第6版:非遗 上一版3 4下一版
  版面导航

第1版
头版

第2版
综合新闻

第3版
环球参考
  标题导航
侗族傩戏现状令人忧
不要变成蹩脚的作秀
罗山皮影年创利润逾千万元
彝族火把节欲申遗
河北非遗牵手“正博会”
山东荣成渔民祭海神
东莞“茶园游会”打出“福”字招牌
终生恋鼓艺 非遗护卫人
图片新闻




 中国文化报 >  2011-04-26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罗山皮影年创利润逾千万元

    本报讯  近年来,为了更好地传承罗山皮影这一民间艺术奇葩,河南省罗山县通过成立皮影研究会、加大扶持力度等方式,使罗山皮影重新焕发了生机。目前,该县已有皮影之乡1个、皮影之村10个,全县从事皮影演出、制作、销售的人员有480多人,年创经济效益近1200万元。

    罗山皮影始于明代,据《罗山县志》记载,罗山皮影源自河北滦州,明嘉靖年间开始在罗山县繁衍生长,距今已有400多年的历史。经过历代皮影艺人的加工、提高,罗山皮影影人制作美轮美奂、栩栩如生;罗山皮影戏生、旦、净、丑行当齐全,唱词、道白雅俗共赏。

    为了让青少年走近这一古老艺术,近年来,当地政府在各中小学加大了培训宣传力度,让传承人亲自为学生们演示罗山皮影艺术的魅力,受到广大师生的欢迎。他们还依托课堂讲授、函授、远程教育等形式,分期分批地对有关从业人员进行培训,以增强其保护意识。另外,当地政府还加大保护和研发力度,县财政拿出300万元,用于罗山皮影的保护和研究、珍贵资料与实物的征集和收购等,并引进工艺美术科技人才联手开发皮影产业,把皮影制作成既适于表演、又利于观赏和收藏的产品。

    在罗山皮影研究会等团体的积极组织下,全县10多个皮影剧团经常赴湖北、安徽等地演出,年演出场次约5000场,极大地提高了皮影艺人的收入。皮影艺人李世宏说:“最近我用半个月时间去武汉演唱,走一路唱一路,一共挣了2万元!”

    (段发广  黄 勇  熊道锋)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