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版:人文纵横 上一版3
  版面导航

第1版
要闻

第2版
综合新闻

第3版
地方文化
  标题导航
深圳传递文化“圳能量”
深港情 中国心
聚集“圳能量” 攻坚“提升年”
中国空间设计注重艺术与民生相融合




 中国文化报 >  2013-03-05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深圳传递文化“圳能量”

    袁长乔

    一年之计在于春。2月27日,深圳全市宣传思想工作会议召开,这既是一次对去年宣传思想工作的总结会,也是一次加快推进“文化强市”建设的动员会。

    回首向来踏行处,高歌猛进著华章。

    2012年,深圳“政府公益文化基金管理创新”项目获文化部特等奖,深圳连续第四次荣膺“全国文化体制改革工作先进地区”称号,深圳举办全国规格最高规模最大的设计展,深圳再次揽获“全国文明城市”殊荣,央视专题片重点介绍深圳文化体制改革经验……

    2012年有个热词叫“正能量”。深圳正以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向世人传递出独具魅力的“圳能量”。

    精品创作,传递“担当”

    2012年8月30日晚,深圳音乐厅内,古韵悠扬,金声玉振。深圳原创音乐作品大型合唱交响曲《人文颂》在这里试演。这部以儒家文化为题材的作品,深圳音乐人打磨了6年多。著名指挥家卞祖善说:“我希望《人文颂》成为传世之作。”

    《人文颂》只是深圳文艺精品创作的一个缩影。

    2012年,“深圳创造”的动画片《熊出没》、歌曲《走向复兴》、歌曲《迎风飘扬的旗》、电视剧《兵峰》4部文艺精品喜获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

    深圳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王京生这样表示:“文艺精品生产是深圳不愧于时代的历史担当,也是深圳创意文化和文艺繁荣发展的重要标志。”

    衡量一个时代、一个城市、一个艺术家的文艺成就,最终看精品。深圳以沉甸甸的历史担当,构筑起推动文艺精品创作的“梦工厂”。

    这份担当既有市委、市政府领导的高度重视,也有宣传文化部门的悉心服务,更离不开广大文艺工作者的不懈努力。

    从1996年深圳出品的电视剧《琴童的遭遇》、粤剧《情系中英街》首获“五个一工程”奖后,深圳文艺精品连续六届入选“五个一工程”奖。迄今已有38部作品获得“五个一工程”奖,成绩名列广东首位、全国前茅。

    文艺评论家仲呈祥感慨:“深圳文艺精品生产的瞩目成绩,与市委、市政府的重视和支持分不开。其文艺精品总是站在国家立场、以世界胸怀看问题。”

    文化惠民,传递“责任”

    全民共享,是文化发展的真谛。

    台湾作家丘彦明去年在其专栏文章《深圳一瞥》中写道:“原以为无甚可观,却惊喜地发现深圳‘有这样传播文化的关注’,让人怎能不动容?”从福田到南山, 从中心书城到市图书馆,从24小时自助图书馆到音乐厅的公益演出,这位旅欧女作家仅仅在深圳停留几天,就被精彩纷呈的公共文化所吸引。

    在深圳,充分享受文化是市民的“权利”。

    截至2012年,深圳市级财政先后投入68亿元,规划建设了34个市级文化设施,各级各类文化广场381个,各类博物馆26个,公共图书馆638个,全市文化设施总面积超过99万平方米。只要你愿意,在这个不到2000平方公里的土地上能轻易找到自己喜欢的文化娱乐场所。

    春夏秋冬,年复一年,文化活动从不间歇。20年的鹏城金秋艺术节、18年的市民文化大讲堂、10年的关爱行动、13届深圳读书月、8届创意十二月……星罗棋布的文化设施、零门槛的文化服务、丰富多彩的文化节目,让市民尽情享受文化的盛宴。

    建设和谐幸福的深圳在公共文化建设上志存高远:2000年,深圳在全国率先提出“实现市民文化权利”;2003年提出“文化立市”战略,建设“两城一都 一基地”;2007年,在全国率先免费开放公益性文化场馆;2010年,提出“文化强市”战略;2011年,提出“争当全国文化产业发展‘领头羊’”……

    深圳副市长吴以环说:“在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过程中,深圳有条件、有责任、有义务走在前列。”

    正是这种崇高的责任感,使深圳文化建设领跑全国。

    文创产业,传递“信心”

    今年1月8日,一年一度的深澳合作会议召开,双方都对同一个领域产生强烈的合作兴趣:文化创意产业。3年前,崔世安第一次以澳门特首身份访问深圳时,就重点考察了深圳的文化创意企业。

    深圳文化创意产业确实值得骄傲,已成为带动经济快速健康发展的重要引擎。

    2012年,当全国乃至全球很多行业都遭遇了困境之时,深圳文化创意产业却交出了一份漂亮的成绩单,克服出口不畅、用工成本上升等不利影响,实现增加值1150亿元,同比增长约25%。

    深圳市文体旅游局局长陈威介绍,自2003年以来,深圳文化创意产业加速发展,年均增速接近25%,去年增加值位居全国大中城市前列,占全市GDP比重由2004年的4.69%提高到2012年的9%。

    全国政协副主席厉无畏说,世界上每次危机都有创意产业的崛起。深圳把文化创意产业作为战略性新兴产业,选择了大力发展文化创意产业的非常正确的发展方向。

    当经济危机的阴霾还未散去之时,深圳文化创意产业带来的信心弥足珍贵。

    经过多年探索,深圳首创了“文化+科技”“文化+金融”“文化+旅游”的文化产业发展模式。在“文化+N”发展模式的指引下,华侨城、华强、腾讯、雅昌、迅雷、A8音乐、雅图、华视传媒、环球数码等大批文化明星企业迅速崛起,文博会、文化产权交易所、中国文化产业投资基金等文化产业发展投融资平台先后搭建。

    当迪士尼落户上海、国人纷纷感叹美国文化影响力时,深圳文化企业加快了走出去的步伐。截至2012年,深圳华强文化科技集团原创动画作品覆盖美、意、俄等100多个国家和地区,文化产业主题公园输出到伊朗、南非、乌克兰等众多国家;雅昌的艺术品制作服务延伸至30多个国家和地区;雅图的投影机市场份额排名全球第三;环球数码已成为亚洲规模最大、技术设备最精尖的三维动画影视公司之一;迅雷已成为全球最大的多媒体下载引擎……

    落户深圳的中国规模最大、规格最高的文博会,更是成为推动中国文化产品走出去的巨大引擎。2012年,第八届文博会成交额达1435.51亿元,八届文博会累计总成交额超过6400亿元。

    文化改革,传递“创新”

    深圳报业集团完成新闻宣传与发行两分开,建立起全方位、立体化的大媒体格局;深圳广电集团将节目制作、网络传输与新闻采编剥离,收视、收听率和市场份额不断上升;深圳出版发行集团整合出版与发行上下游资源,核心竞争力明显提升……像这样一个个“突破性”改革大事件在深圳层出不穷,推动着深圳文化体制改革稳步向前。

    改革创新是深圳的根,是深圳的魂,使深圳文化迸发惊人能量的,也是改革。

    自2003年被中央确定为文化体制改革综合性试点地区以来,深圳秉承“敢为天下先”的特区精神,一场全系统、全领域、全方位的文化体制改革由此拉开了序幕。

    创新观念、创新管理、创新机制、创新服务、创新业态……创新,成为贯穿深圳文化改革发展的“红线”。

    深圳市委宣传部副部长吴忠说:“自觉、系统、到位是深圳文化体制改革最为显著的三大特点。”

    深圳市委宣传部副巡视员、市文改办主任倪鹤琴说,深圳不是为改革而改革,深圳率先提出并实施“文化立市”战略,是以强烈的文化自觉和高度的文化自信,主动将文化渗透到政治、经济、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

    目前,全市34家经营性文化事业单位已全部转制为企业,10家公益性文化事业单位已基本完成内部“三项制度”改革,涌现出一批国有、民营和社会化多种体 制并存的优秀文艺院团。深圳还探索出公益性文化社会办、经营性文化市场化的新路子。深圳市宣传文化事业发展专项基金已扶持了深圳读书月、创意十二月、市民文化大讲堂等一大批“老字号”文化品牌。

    改革释放了潜力,激发了活力。一大批在文化体制改革风口浪尖的文化企业,蜕变成合格的市场主体,焕发出勃勃生机。

    广东省委常委、深圳市委书记王荣表示:改革开放30多年,深圳不仅创造了经济建设、社会建设的奇迹,也创造了文化建设的奇迹。深圳已成为文化建设浪潮中的先锋城市。

    文化,让深圳变得更具魅力。

    深圳,因文化聚集“圳能量”。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