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杜洁芳
日前,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评选活动办公室公布了《2012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初评入围项目名单》。在这份名单中,共有陕西洛南盆地旧石器遗址群、河南栾川孙家洞旧石器遗址等25个发掘项目入选。其中,辽宁沈阳汗王宫遗址的入选理由为:它是沈阳古代都城考古的一个突破,是中国少数民族政权的最后一个都城规划,为研究清早期的宫阙建筑、清盛京城的规划提供了实物。
沈阳故宫是满人入关之前的皇宫,也是爱新觉罗氏的龙兴之地。300多年前,清朝的开创者在这里迈出了他们入主中原的最后一步。沈阳故宫记载着清太祖努尔哈赤驰骋数年的辉煌岁月。然而,随着岁月的流逝,后人慢慢发现,这座皇宫仅仅是努尔哈赤的办公之所,他的居住之地并不在其中。那么努尔哈赤的寝宫在哪儿?多年来这样的疑问一直困扰着史学家和考古学家。
一张图引发的推测
关于努尔哈赤迁沈后的居住地,史书均无记载,也一度成为历史谜团。但谜团终有露出蛛丝马迹的一天。谁都没有想到,正是一次偶然的发现,让努尔哈赤的寝宫之谜出现了柳暗花明的转机。
1982年,沈阳故宫博物院的王佩环去北京参观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无意的翻阅让他发现了一张标号为“舆字225号”的满文《盛京城阙图》。由于时间久远,《盛京城阙图》已经褪色,但是图中的标示却清晰可见。北城门前的一座院落旁边,用满文清楚地写着“太祖居住之宫”。“这是一张最早的沈阳城阙图,不仅绘出了努尔哈赤迁都沈阳后的最初居住地,还绘出了11座亲郡王府在沈阳城内的具体位置。”辽宁沈阳文物考古研究所汗王宫发掘领队赵晓刚说,“它的发现为我们解开努尔哈赤迁都沈阳后的宫室之谜提供了可靠的依据。”
《盛京城阙图》的发现在史学界引起了无数的推测与论证。然而,在没有实物验证之前,关于努尔哈赤寝宫的研究与推测终究是镜中花、水中月。
而30年之后的2012年,努尔哈赤寝宫即汗王宫在考古队的勘探中终于“露出庐山真面目”。
按图索骥遗址初现
“在考古工作开始之前,我们根据《盛京城阙图》大致确定汗王宫和豫亲王王府的位置就在沈阳市北中街路北地块。”赵晓刚向记者回忆起发掘之初的情景,最初的勘探似乎不费吹灰之力。
开始于5月的考古工作持续了两个月,汗王宫遗址基本被清理了出来。据考古人员介绍,汗王宫遗址位于沈阳市通天街北端,南北墙基保存比较完好,东西墙基损毁严重已不可见,占地1600平方米左右。根据历史记载,汗王宫为一座内、外两进院落。宫门后面为外院,有一座类似大清门的3间屋宇式大门,进院后东西两侧没有其他建筑。北面为通往内院的中门。内院建在高台之上,为3间宽敞高大的殿堂,是努尔哈赤居住的地方。殿堂东西两侧各有3间配殿,是努尔哈赤嫔妃们的居住处所。
考古发掘与历史记载相吻合。
外院仅有正门和南院墙还清晰可见。正门处可见两排6块础石,应为支撑大门门厅的6根支柱的基础。正门两侧是向东西方向延伸过去的院墙,宽约尺余,墙基两侧均是完整的墙砖垒砌,中间混杂的青砖却大都残破。内院的高台保留基本完好,距离外院的地面高出约0.5米左右,大段的墙基保存比较完好,可以较清晰地分辨出3间正殿和厢房的墙基位置。
内院建筑的最北端已经位于施工围挡外,考古发掘工作已经无法进行下去。不过,考古人员经过初步挖掘判断,汗王宫还应有北围墙,而围墙之外五六米远即可见九门城墙的墙基青砖。
考古工作人员在汗王宫遗址之上,发现了为数不少的绿釉瓦当、滴水、板瓦和其他的建筑构件。“绿釉瓦当,一般只有在皇宫、王府和寺庙建筑中才有使用,这是汗王宫存在的一个重要物证。”赵晓刚说。
与现代人办公与居所相分离的特点类似,努尔哈赤也给自己的皇宫做了如此穿越的功能分割。作为皇宫,这种做法在我国历史上还比较罕见。据考古人员介绍,努尔哈赤的沈阳故宫只不过是他处理公事的“办公大楼”,正事办完休息安寝则是在汗王宫。“所以说,汗王宫是沈阳故宫的必要补充,充分体现了满族皇室宫殿分离的特点——殿是办公场所,宫是休息场所。”赵晓刚说,“可惜的是,汗王宫的使用时间并不长,努尔哈赤在这里仅住了一年多。”
汗王宫遗址的出土引起了考古学界的广泛关注。多位考古学者高度评价了该遗址的重大价值。沈阳市文物考古研究所所长姜万里认为,汗王宫遗址的出土,对清早期的都城规划研究意义重大。清初盛京城的建设,采用的是藏传佛教曼陀罗理论,城市建设外圆内方,道路呈放射状,并非正南正北,这在沈阳都得到了很好的体现,在全国也是唯一保存下来的。另一位考古学者表示,清曾经先后在赫图阿拉、辽阳、沈阳、北京建都。其中,赫图阿拉老城规模太小,辽阳古城遗址大都已遭破坏,北京则沿用的是明朝宫殿,只有沈阳的皇家建筑被较完整地保留下来。汗王宫成为其中不可或缺的元素。
原址建广场进行保护
如此重要的遗址该如何保护呢?辽宁沈阳文物部门为此做了详细论证与规划。初步确定,在汗王宫遗址修建广场进行保护。
汗王宫遗址将建成一个占地面积1600平方米的遗址广场。根据规划,该遗址广场预计建设为40米见方,南与通天街连接,二者成“甲”字形分布。北侧是规划中的沈阳城墙遗址公园。在靠近遗址广场的通天街两侧,将建设反映清代历史的浮雕和雕像。遗址广场下陷,东西两侧为地上、地下各三层的仿古建筑,并有跨空连廊相接。
遗址广场的建筑模式将效仿雅典卫城,采用玻璃走廊,超过2000平方米的顶棚也采用透明材料。参观者不仅可以近距离观看,也可以在顶部的连廊远眺。据悉,汗王宫遗址广场工程建设预计在2014年全部结束,对公众开放。
相关链接
《盛京城阙图》
1982年春,沈阳故宫博物院的王佩环在北京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发现了一张标号为“舆字225号”的满文《盛京城阙图》。该图为墨线勾出之白描稿,绢本。边裱黄绫,约4厘米,净心为110厘米×128 厘米。
该图为示意图,房屋门墙均为半立体写意式。平房、城垣、套院均涂成淡花青色,城内地表黄灰色并偏绿,宫殿均按实样为黄、绿两色琉璃(即黄琉璃瓦绿剪边),所有房屋的木结构部分,即梁、凛、橡、柱、门、窗均为大红色,但纯度不高,有的则涂成褚石色。城为方形,八门,四限有角楼,城内呈“井”字形大街。全图以宫殿、汗王宫、王府为主,衙署、六部、二院等为辅,其他建筑次之。图正中最北端的一座长方形二进院落内,在黄琉璃瓦绿剪边的三间正房旁,有满文标识的“太祖居住之宫”字样。这为我们解开了努尔哈赤迁都沈阳后的宫室之谜。
据考证,该图绘制于康熙四年至十三年之间。它的发现为研究清开国史和沈阳城古建筑等提供了可靠的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