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版:艺术 上一版3 4下一版
  版面导航

第1版
头版

第2版
综合新闻

第3版
文物·考古
  标题导航
打碎了,揉出一个春天
当拜金女遇上落魄男
《箭在弦上》打造抗战剧“箭”侠情缘
《大碗茶》入藏中国电影博物馆
《梦幻岛》上映获赞
业内精英将聚首中外电影合作论坛
看看荧屏上的武则天




 中国文化报 >  2013-04-04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打碎了,揉出一个春天
——访《北京遇上西雅图》编剧、导演薛晓路

    本报记者  钱  力

    最近,电影《北京遇上西雅图》火了。据最新数据显示,该片自上映之日起蝉联两周票房冠军,截至记者发稿时累计票房超过2.8亿元,已然成为3月档票房最高的华语片。在即将到来的清明小长假或许它还将再创票房纪录新高。 记者近日采访了该片编剧、导演薛晓路。在她眼里,这个世界有着各种各样的“成功”,她想刻画的就是在复杂社会浪潮的涌动下,两个被抛到边缘生活的人仍然有力量去守护心中的善良与爱意,然后努力把自己建设得更好,重新起立。

    爱情观:独立在先 感情在后

    汤唯在这部电影中所饰演的拜金女深受广大观众的喜爱。不少人评论她“颠覆了以往的文艺女神形象”。在谈及创作初衷时,薛晓路告诉记者,她没有想塑造一个“小三”,只是想刻画一个女孩儿。这个女孩具有这样的性格特征:首先是大大咧咧的,但其实在心灵深处对情感有很多追求。她的爱情走了歧路,变成这样的尴尬身份,也因此带来了人生中不少“错位”。她试图从物质上得到心灵的安慰,释放孤独,但是随着生活的变化,却逐渐地理清自己的人生,发现自己需要遵循心的感觉,去寻找真正独立和有尊严的生活和爱情。

    在薛晓路的爱情观里,一段感情首先需要两个独立的人。“这种独立是一种人格的独立,就是他们具备能够独立安置和打理自己的生存能力与生活能力。”只有作为两个独立个体的相互吸引与支持,才是建立爱情的基础。所以在这个片子中,薛晓路描绘了文佳佳的成长,从一个比较附属的、基本不承担社会责任和人生责任的女孩儿,逐渐独立自强,认识到只有自己变得足够好,才能去追求爱情、拥有爱情。

    “文佳佳是一个比较开朗活泼的女孩儿,汤唯身上也有这种性格,所以能够把她的那份古灵精怪演绎得非常传神。我从来没有为演员量身定做过什么角色,我觉得创作规律是,首先有一个好故事,然后一个好的演员既能够适应这个故事,又可以演出新的感觉来。”薛晓路告诉记者,创作这部电影,也是对20年前的经典爱情电影《西雅图夜未眠》的呼应。《西雅图夜未眠》是一个特别经典的爱情主题,是说在世界上的一个地方总会有一份爱情、一个缘分在等着你。香港翻译成《缘分的天空》,这份缘值得你为之做出努力、追求。而帝国大厦在美国的爱情电影里基本上是一个符号化的爱情元素,也是爱情奇迹的发生地。《北京遇上西雅图》中,薛晓路也将这段感情的见证地安排在了帝国大厦楼顶。

    成功观:社会的价值标准有失偏颇

    在薛晓路编剧的《不要和陌生人说话》、《浮华背后》、《海洋天堂》等多部作品中,都密切地关注着当下的社会现实,这次也不例外。谈及电影《北京遇上西雅图》的创作体验时,薛晓路表示,自己对于“赴美生子”这样一个话题与人群很关注,比较早就有接触。她的一个好朋友也曾经在美国生孩子,像故事里面的文佳佳一样,差点出事了,但最后还是救活了,并且美国医院免去了她所有的抢救费用。“朋友跟我讲了这段经历,我觉得挺有戏剧性的,可能会变成故事。而且我认为完全可以联系上中国的很多社会现实,放在一起会比较有意思,就来做了。”有着10多年的剧本创作经验,再加上平时点滴的生活积累,一个成型的故事很快在薛晓路的心中酝酿。

    而构思到“赴美生子”之后,文佳佳遇上吴秀波所饰演的这样一个角色,薛晓路有这样的考虑:在现在的中国社会,大家衡量人的标准其实都变得特别物质化。比如对成功男人的要求,基本就是要有钱,才觉得这个男人有价值。而在这种状态下,这个男人所应该有的宽广、顾家、博学、牺牲等概念,都消失为零。“这个世界是所谓‘成功学’盛行的世界,许多书都是在教你怎么成功的。其实没有成功的时候,还是应该踏踏实实做人,不能忽略家庭、忽略情感。在成功的路上不能坑蒙拐骗。”薛晓路认为,她在电影中所写的弗兰克,或许不具备社会普遍认为的“成功”的特质,但是他有着一个男人所应该具备的所有优点,可他却是生活的失败者。“我不认为这是他个人的问题,是这个社会的问题。这种大环境会把这样的人异化成一个所谓的失落者、失败者。其实他是一个有价值的男人。同时我所想表达的是,在这个社会中,所谓的失败者同样是有价值的。”薛晓路说。

    创作观:自编自导是一把双刃剑

    《北京遇上西雅图》是薛晓路继电影《海洋天堂》后,自编自导的第二部电影。北京电影学院文学系科班出身的她,有着扎实的理论功底和丰富的编剧经验,从一开始就构思好了《北京遇上西雅图》整体的故事框架。一次次修改,增加了更多情节段落,对于另外两个配角人物也都根据不同演员特征调整修改了多遍。她说,作为一个编剧、创作者,随时随地去发现题材、找到想写的内容是她的工作常态,然后再把它变成一个有趣的故事。她总结,自己的创作素材来源于平时长期的采访、收集、思考,认为功夫在平时,而非仅仅是一时灵感。

    而在薛晓路角色转换为做导演的过程中,她所想的是如何把自己的剧本更好地呈现出来。编剧、导演一肩挑,她认为自己最欣慰的就是对于最初想表达的东西不会跑偏,能够比较好地贯彻。但是另一方面,编剧与导演如果同一个人来做,也是一把双刃剑。“因为做编剧的时候我对这个故事未来的成型已经想过很多遍了,做导演的时候就是在完成这样的想象。但如果换作刚刚接触剧本的人来导,或许会有更多新意。”她说。在这个过程中,薛晓路也一直在努力平衡。她希望自己既可以保持原来想说的话,又能在拍摄的时候有所丰富,把更多新的二度创作的精彩点放进去。

    作为北京电影学院文学系的老师,薛晓路目前主要担任着剧作方面的教学工作。她坦言,自己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面对着对这份职业充满憧憬、刚刚开始入行的年轻人,面对学院里自己挚爱的学生,最多的劝导是“沉住气,把自己建设成一个真正的有立场的表达者”。“很多人为了当导演而硬找戏来导,为了当编剧而信手涂鸦,没有自我表达的作品终究是没有生命力的。”薛晓路说。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