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筱茜
日前,一部古装剧《少年神探狄仁杰》在浙江横店经历了数月的热拍后,即将与观众见面。
这部电视连续剧讲的是盛唐时期少年狄仁杰上京赶考的一系列悬疑故事,由香港TVB当红小生黄宗泽领衔主演狄仁杰,内地人气小生马天宇饰演元芳一角,还有戚薇、孙骁骁、袁弘、张睿、热依扎等明星加盟。网友们对该片中林心如版本的武媚娘的造型众说纷纭,有的甚至搬出了刘晓庆版的武媚娘照片与之做比较。借此,我们不妨了解一下唐代宫廷女子的发式造型,看看这些年武则天的荧屏风采。
唐代宫廷女子造型特征
唐代文化兼容并蓄、大放异彩, 服饰风格自由奔放、积极活泼。唐代宫廷女子对头部的造型十分重视,发式变化多样。“髻”泛指不同的发式,统称束在头顶上的头发,而把头发梳成辫,于耳后或成环翘起的可称“缳”。唐代宫廷女子在游春、赏雪、宴乐、听琴中会梳出各具特色的发髻式样和插戴。倭堕髻、螺髻、反绾髻、半翻髻、惊鹄髻、双鬟望仙髻、抛家髻、盘桓髻、回鹘髻、丛梳百叶髻、高髻、偏髻、花髻、云髻、双髻、宝髻、飞髻等,都是唐代的发髻名称。
武则天集美貌与智慧、权力与欲望于一身,是历史上绝无仅有的女皇帝。在唐代宫廷戏中,武则天当属被拍摄得最多的女性形象之一。从上个世纪60年代至今,内地和港台围绕“武则天”这一题材,投拍的电影、电视剧多达数十部,如60年代李丽华主演的电影《武则天》,80年代冯宝宝版《一代女皇武则天》,90年代刘晓庆版深入人心的电视剧《武则天》,2003年归亚蕾版的《大明宫词》,2004年贾静雯主演的《武媚娘传奇》,2010年刘嘉玲版《狄仁杰之通天帝国》中的武则天和2011年殷桃版的《武则天秘史》等。不同年代的导演、造型师们根据不同的审美趣味打造出了数十个武则天形象,各具特色。
早期武则天造型:
戏曲扮相,凸显威严
60年代香港导演李翰祥执导的李丽华版《武则天》,造型保留了许多戏曲人物扮相风格,鬓角类似旦角的贴片子,勾勒出清晰的脸颊轮廓。发髻高高堆起,神似唐代妇女的高髻发式,整体特点夸张强硬。高高耸起的发型不仅表达了武则天的气度,也顺应了当时崇尚个性解放的时代潮流。
80年代冯宝宝的《武则天》成为了大家的挚爱,她将一代女皇的独立与倔强凸显得最为强烈。而其中武则天的发饰造型也与历史记载的唐代女子发式造型联系更紧密,也是由于当时材料和技术的进步,许多难度较高的发型设计结合真假发的运用,使人物的视觉效果更清新自然。片中的武则天发型可以看到双鬟望仙髻、闹扫妆髻、飞天宝髻以及各种鸾凤步摇、簪梳的自如运用,与史料记载接近。剧中青年时代的武媚娘以双鬟望仙髻发式为主,在唐代,鬟大多为青年女子所梳,以梳双鬟为多。冯宝宝在剧中还用过闹扫妆髻的发型,加上刘海,显得武媚娘更加年轻妩媚。中年武则天发型则是去掉刘海,百合髻高耸在头顶有巍峨瞻望之状,再饰以各种金钗珠宝,高贵华丽。冯宝宝版武则天造型和前一代李丽华相比,少了一分威严多了一分亲和,更加清新自然。
中后期武则天造型:
制作考究,雍容大气
90年代内地版刘晓庆主演的电视剧《武则天》制作考究、大气磅礴,最为尊重历史。在这部40集的宫廷戏中,当年已44岁的刘晓庆,一个人把武则天从十几岁不谙世事的少女一直演到老。
扮演少女时代的武媚娘的刘晓庆梳着典型的双鬟望仙髻,稚嫩清新、楚楚动人。成为妃子后的武媚娘随着地位的提升,发式也慢慢升高起来。去掉刘海标志着武媚娘渐渐成熟,惊鹄髻也让她看起来更加干练。中年时期的武则天开始掌握政权,这个时期的发型多以高髻为主,配上各式钗饰,聪慧睿智、气宇轩昂。牡丹象征雍容华贵,唐人尤重牡丹,用牡丹花簪于髻上,特别能显得妩媚富丽,而白花衬黑发,花朵越大越能映衬出黑发的气势,后来武则天梳的簪花髻发式颇有周昉《簪花仕女图》的意境,典雅美丽、耐人寻味。戴钗凤髻的发型最为华丽,这是即位后的武则天发型,高髻加之金银宝钿马上就体现出女皇的雍容大气。
2010年刘嘉玲出演的电影《狄仁杰之通天帝国》中的武则天,发型整体走的是“浮夸风”,无论是惊鹄髻还是高髻,都比从前要扩出几倍,每每都有夸张的头饰相佐,满镀金箔,气势威武。这样几乎全部以夸张发饰为主的发型在武则天造型中史无前例,刘嘉玲塑造了一个全新的女皇形象。
唐代女性发式造型丰富多彩,所以在唐代宫廷戏发式设计时要秉着尊重历史的观念,借鉴创新。了解各种古典发式的造型方法,体会这些发式的审美精髓,在合乎情理的宫廷戏创作空间内,重塑发式的结构纹理,将古典元素时尚化,是宫廷剧人物造型的创作思路,这也是宫廷影视作品应该达到的审美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