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版:产业与市场·影音 上一版3 4下一版
  版面导航

第1版
头版

第2版
综合新闻

第3版
环球综合
  标题导航
电影市场:一片“涨”声引资本“入戏”
一周影话
第七届《综艺》年度节目评选揭晓
《爱情公寓4》网络收视突破27亿
盛大文学获《为奴十二年》原著电子版权
《兰亭》:不让艺术向商业妥协




 中国文化报 >  2014-03-10
3 上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兰亭》:不让艺术向商业妥协

    本报记者   白  炜

    由台湾金马奖主席侯孝贤监制、金鸡奖编剧特别奖获得者程晓玲编剧、导演肖风执导的“抗战三部曲”的收官之作《兰亭》,3月8日登陆全国电影院线。该片延续了“抗战三部曲”前两部作品——《大劫难》和《岁岁清明》的美学风格和艺术品位,用充满诗意的镜头语言描写了战争的残酷,并对战争中的人性进行了深刻反思,在前期的首映式和研讨会上,获得了观众和专家的好评。

    还原历史真实记忆

    在当下抗战题材“雷剧”扎堆,一段屈辱历史被一些影视剧娱乐化的商业氛围里,《兰亭》坚持还历史真实的记忆。该片讲述了抗战时期日本人占领绍兴城后,主人公林耕一边面对他深爱的妻子秀代,一边面对患难与共的兄弟,万般纠结于亲情、友情与爱情之间,直到亲眼目睹胞弟及好友被杀后,毅然选择帮助抗日队伍,并为此献出生命的故事。

    《人民日报》文艺部主任刘玉琴认为,《兰亭》选择了一群小人物作为讲述的对象,通过讲述他们面对战争如何一步步从局外到局内、从躲避到奋起、从懦弱到勇敢的过程,牵引着观众走进小人物的精神成长史,也走进了一个民族的觉醒史。不仅如此,影片主人公屡次提及的他们奋起抗争的原因是日本人“太欺负人”,让人“气不过”,这也是普通民众奋起抵抗日本侵略时生动真实的心理写照。透过影片有血有肉的故事情节和主人公悲剧性的命运,观众重温了民族的悲剧,触摸到了历史的温度。

    “《兰亭》与众多抗日影视剧不同,可以说这是一部‘非典型抗战电影’,它没有宏大的战争场面、没有高大上的英雄人物,而是以小人物的视角去描写战争。但我尽了自己所有努力去接近历史真相,奉上一部诚意之作。”导演肖风这样表达自己的拍摄初衷。

    不能让艺术向商业妥协

    近两年国内电影市场红红火火,票房纪录不断被刷新。然而,有一定艺术个性、审美品格的国产电影获利却很难,这样的现状让钟情于艺术电影、有责任感的投资人和创作者们也望而却步,这也致使《兰亭》这样的艺术电影更加稀缺。

    编剧程晓玲告诉记者,《兰亭》有三个不同的版本,其中有一个版本是被各路投资商们整合出的一个纯商业的模式,剧本被改得面目全非。虽然几千万元的投资十分诱人,但那不是她要的电影。程晓玲说,电影不是纯粹的商品,它的大众性、通俗性决定了它肩负着传播主流价值的使命,如果让票房绑架了艺术,就会损失了观众对历史的正确认知,包括对战争、对人性深刻的反思。严重一些,可能直接影响了孩子们的价值观、世界观的树立。

    放弃了所谓的商业操作,甚至不允许《兰亭》中有老牌烟酒的广告植入,《兰亭》要做的就是还原历史,肖风导演也执着坚守第五代导演的艺术追求。影片用一年的拍摄时间表现出季节的更迭、尽收春夏秋冬的美景,用一腔热情传递出国破家亡之时,普通民众民族意识的觉醒。最终,杭州诗情画意文化传媒有限公司再次支持了《兰亭》主创的艺术选择。

    对高片酬说不

    长期以来,无论是电视台还是院线,购片人往往不先看作品,有的甚至不看作品,只问谁演的,有明星就收购,这也使得明星片酬居高不下。电影发行人刘树森表示,演员高片酬对制作成本造成了巨大的压力,很多作品大部分经费用来支付演员片酬,制作上只能因陋就简,结果也往往不尽如人意。

    但肖风并不认为离开明星就产生不了佳作。他近年来完成的六部电影非但没有明星大腕,连职业演员都很少,始终坚持着用非职业演员本色表演的路数。肖风说,他把节省下来的片酬全部用在了制作上,制作水准的精良是他所看重的。明星大腕虽具备表演技巧,但也会遮盖角色本身的光彩。当然,肖风并不否认非职业演员也有一定的局限性,但非职业演员的敬业和钻研精神可能正是业内极度缺乏的,这也弥补了他们专业上的缺憾。

    在票房大战日渐激烈的电影市场,《兰亭》多少显得有些另类,但他们在坚守艺术水准,坚守文化品格。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院长周星认为,《兰亭》所表现出来的个性化的文化坚守,正是目前国产电影所缺乏的。值得关注的是,《兰亭》的个性化表达并非局限于创作者个人的情怀和境界,而是做到了小情怀与大情怀、小故事与大主题、小人物与大背景的结合。这是《兰亭》与其他艺术片的不同之处。“在商业化浪潮的冲击下,能做到这一点,难能可贵。”周星说。

3 上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