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版:专题 上一版3 4下一版
  版面导航

第1版
头版

第2版
综合新闻

第3版
公共文化
  标题导航
“永远的丰碑—纪念王朝闻先生逝世十周年座谈会”在京举行




 中国文化报 >  2014-12-31
放大 缩小 默认
“永远的丰碑—纪念王朝闻先生逝世十周年座谈会”在京举行

    座谈会现场

    陈绶祥

    章柏青

    张晓凌

    王一川

    陈池瑜

    王镛

    欧建平

    李一

    李香云

    王朝闻先生夫人解驭珍参加座谈会

    邓福星

    陈醉

    李新风

    张刚

    牛克诚

    王力田代表解驭珍女士发言

    田黎明

    吴为山

    杜书瀛

    贾德臣

    郑工

    孙玉明

    吕品田主持座谈会

    孔德平

    由中国艺术研究院主办,中国艺术研究院美术研究所承办的“永远的丰碑——纪念王朝闻先生逝世十周年座谈会”于2014年12月16日在北京举行。座谈会由中国艺术研究院副院长吕品田主持,中国艺术研究院常务副院长田黎明,中国美术馆馆长、中国艺术研究院美术研究所原所长吴为山,以及国内美术学、美学、文艺理论、文学、戏剧、舞蹈界的专家学者,王朝闻先生的学生、亲属和媒体代表等共100余人参加了座谈会。

    吕品田首先代表王文章院长向与会专家表示感谢,向王朝闻先生的夫人解驭珍先生致意。吕品田高度评价了王朝闻先生的学术与艺术成就。他说,王朝闻先生是卓越的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家、美学家、雕塑家、艺术家,新中国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与美学的开拓者和奠基人之一。在他70余年的学术和艺术生涯中,基于对马克思主义哲学和文艺理论的坚定信念和孜孜追求,基于对中华民族文化的无限热爱和深刻认识,基于参与社会活动的丰富阅历和从事艺术实践的深切审美经验,在美学和文艺理论领域交相探索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和中华文化的现代化,以千万言的丰硕著述辨析美丑、甄别善恶、阐扬真知、梳理大道,构建起中国特色的美学和文艺理论体系。这是一个融艺术家的美学和哲学家的美学于一体的形态独特的理论体系。它博大精深、学贯中西、庄谐并兼、雅俗共赏,其中蕴含的良心道义、智慧思辨和灼见真知,体现的求索精神、认真态度和勤勉作风,表露的高洁情怀、宽广眼界和雍容气度,汇成王朝闻学术思想的巨大魅力,指导和影响了新中国的几代文艺工作者。王朝闻先生在艺术创作上同样取得卓越成就,他为数不多的雕塑作品也已成为新中国美术的一份经典。

    王朝闻先生的长子王力田代表母亲解驭珍首先发言。他对中国艺术研究院和美术研究所在父亲逝世十周年之际组织这个座谈会表示衷心感谢。他在讲述了父亲日常生活的生动事例后指出,王朝闻先生心系国家前途和民族命运,高度关注我国文化事业的建设和艺术事业的发展,并为之奋斗终生。他甘于奉献,辛勤耕耘,在日常生活中时刻不忘学术思考,并且能够在平凡的事物中发现深刻道理。

    座谈会围绕王朝闻先生的美学和文艺理论贡献、王朝闻先生的美术史学贡献、王朝闻先生创作实践的艺术价值和王朝闻先生艺术批评风范的当下意义等议题展开。

    中国艺术研究院美术研究所原所长邓福星对王朝闻先生的学术思想进行了高度概括。他认为,王朝闻先生的文艺评论面向生活、喜闻乐见,对当时中国的整个文艺创作起到了不可估量的巨大影响。他的美学研究是在文艺评论的基础上把研究的对象由艺术作品扩展为自然、社会和人生,更集中地研究美感、审美感受和审美心理,在审美心理方面挖掘得相当深。他的美学思想具有三个特点:一是充满辩证的思想。二是从感受出发研究理论。三是将真、善、美紧密结合,又指向善。他的艺术美学体系反映了20世纪后半叶中国文艺的基本面貌、特征和发展的过程。王朝闻先生的确是我们中国20世纪后半叶艺术美学领域一座不朽的丰碑。

    吴为山在发言中认为,王朝闻先生把马克思主义的文艺理论与中国传统的美学和史学相结合,将中国传统的造型规律及造型精神与主题性现实性雕塑相结合,将架上雕塑研究成果与环境雕塑相结合,将中国的传神论及细节描写理论与雕塑的塑造技法相结合。这些理论都不是空泛的,而是他在艺术创作实践当中总结出来的。这些理论对雕塑创作实践都是非常有指导意义的。他还从内在精神的主线、造型意识的纯化、神性意造的象征、肖像神形的妙得、精神环境的虚拟和雕塑风格与时代六个方面阐述了由王朝闻先生的《雕塑雕塑》所引发的思考,认为王朝闻先生对风格的思考和精辟论述,对当今研究前人遗产、了解雕塑创作的本源问题,对创造中国精神、中国气派的雕塑现代风格具有学术指导意义。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艺术研究院美术研究所研究员陈醉回顾了自己跟随王朝闻先生学习和一起工作的美好时光,高度赞扬先生对工作一丝不苟、精益求精的精神和生活简朴、待人亲切、为人谦逊的人格魅力。同时指出,在战争年代,他利用自己的专业实践为革命服务;新中国成立后又由雕塑创作转入科学研究,为建立共和国新文艺体系、新文艺理论体系、新美学理论体系,尤其是新美术理论体系贡献了毕生精力。王朝闻是一个时代的产物,他的逝世是共和国文艺事业的极大损失,标志着一个有代表性的文艺理论时代的终结。

    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研究员杜书瀛认为,王朝闻先生是一位值得永远纪念的美学家,一位既可信又可爱的美学家。他有切实的创作经验和丰富的审美实践,所论一针见血,令人心服。他思维敏捷,目光锐利,善于从别人容易忽略的细小现象中发现问题,娓娓道来,将某种美学真谛一语道破,给人启迪,发人深思。他的文字活泼而优美,平实而富有灵气,从不故作高深之状,从不故弄玄虚,从不装腔作势,而是像老朋友那样同你谈心、交心,读之如沐春风,如饮甘泉。

    中国艺术研究院美术研究所原副所长陈绶祥说,王朝闻先生是我们大变革大时代的一个真正的艺术家、思想家、学者,是一座丰碑。他站在我们国家文化的高度,把西方对艺术的最先进思想引到国内,同时也把中国真正的文化拉到世界中去检验,最后用最通俗的语言得出最深刻的结论。王朝闻先生是一个非常聪明、非常敏锐、非常有思想,同时又能严格要求自己,宽厚待人,宽厚待社会的学者;是一个时时处处反思自己、审视自己的学者、大理论家。

    电影研究所原所长章柏青发言认为, 20世纪90年代,王朝闻先生的理论已经涉及“生产与消费”, 对后来的电影产业有重大的启示意义。他的电影评论常把一部影片提升到美学意义上进行评判,别具一格。他认为审美态度应该超越我们的生理欲望,如果被低级趣味所左右,强调生理特征尤其是女性的肉体,这样的“艺术”只能产生刺激性,而丧失了审美超越的美。他批评不少电视节目创作太过轻浮,过分强调商业性和娱乐性,不仅错误连出,而且往往是歪曲历史现实。这些理论对现在的影视创作富有强烈的现实意义。

    中国国家画院副院长张晓凌发言认为,王朝闻先生是美术研究所的真正奠基人,学界一直忽视对王朝闻本人的研究。研究王朝闻要从五个角度进行:首先,他是中国现代美学的奠基人和开拓者。其次,他是中国实践美学的奠基人和开拓者。第三,他是马克思主义美学中国化的实践者。第四,他还是中国现代雕塑的开拓者和奠基人。最后,王朝闻是从本土出发的美学家。随着中国国力的增强和对本民族文化认识的不断加深,对王朝闻的认识还要更进一步。随着中华民族文艺复兴的展开,王朝闻一定在大的历史潮流中间扮演一个里程碑的角色。

    北京大学艺术学院院长王一川从艺术学理论研究和学科建设的角度,提出“王朝闻的时代到了”。他认为,王朝闻体现了四个方面的特点:第一,他实现了艺术实践和理论的贯通。第二,他的艺术理论与批评始终洋溢着感性体验的气质。他携带着鲜活的艺术感性而进入艺术理论与批评领域,特别是为社会主义现实主义美学体系输入了中国美学传统因子。第三,他的艺术思维体现了现代唯物辩证法体系与中国辩证思维传统的交融。第四,他拥有一整套跨越艺术类型界限的普遍性的艺术思维框架,可以说他是涉及多种艺术类型的名副其实的中国现代艺术批评家和艺术理论家。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艺术史论系教授陈池瑜从三个方面阐释了学习王朝闻学术思想的意义。第一,王朝闻先生的理论对于建立具有民族特点的中国艺术理论做出了巨大贡献。他的文艺理论、艺术理论、美学理论和批评理论都是从自己的实践经验、从中国艺术中总结出来的,是真正具有原创性、最有民族特点和中国特色的理论,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最重要的艺术理论成果。第二,王朝闻先生从艺术鉴赏、艺术经验出发提出理论,建立了自己独特的重视艺术实践的经验美学体系。第三,王朝闻先生具有非常高的鉴赏力和理论思辨能力,他把一般性的研究方法和具体作品结合,理论深刻。

    中国艺术研究院美术研究所原副所长王镛发言认为,王朝闻先生一直沿着马克思主义美学一路探索,他的美学是在马克思主义美学基础上吸收了中国传统美学精华,形成了自己独特的以审美感悟和艺术感受为主的美学思想。他的美学思想和艺术理论是从传统向现代转型的大变革时代的产物,是中国式的现代美学和现代艺术理论。当代中国从传统向现代的转型并没有结束,所以他的思想和理论在当代仍然有强大的生命力。王朝闻先生的美学思想和艺术理论前无古人,后启来者,值得我们后来者很好地传承,使之在当代尤其是美术界发挥更重要的作用。

    研究生院党委书记、副院长李新风从艺术理论和中国艺术学学科建设的角度高度评价王朝闻先生,认为他是当代中国的标志性人物,也是中国艺术研究院具有象征意义的人物。他主编的《美学概论》影响巨大,目前仍不过时。他还重视并积极推动《中国艺术科学大系》的编撰工作。艺术学在2011年成为一个门类学科,但在1983年的全国社会科学基金体系中,艺术学已经成为一个单列学科,形成了某种自觉或者某种意义上的独立。中国艺术研究院包括王朝闻先生在内的一些老专家在艺术学作为单列学科机制的形成方面起到过很大的影响作用。

    曲艺研究所研究员贾德臣发言说,王朝闻先生晚年非常重视艺术学体系建设和《中国艺术科学大系》编撰工作,指示要努力发掘中华民族的艺术理论精华,广泛借鉴世界各国艺术学研究的优秀成果,以此并从而积极建立有中国特色的马克思主义的艺术学学科的建设;强调建立艺术学体系要注意艺术的“三段论”,即艺术学、社会学和审美学。为了完成王朝闻先生的嘱托,国家重大项目《中国艺术科学大系》大型丛书的编撰工作目前正在王文章院长主持下积极向前推进。

    舞蹈研究所所长欧建平重温了30多年前听王朝闻先生讲课的笔记,同时指出,王朝闻先生对舞蹈非常关注,有大量涉及舞蹈的谈话和文章。他认为演员的创造性劳动不一定总是有意识的;认为中国的动作语汇很丰富。他批评中国现在的舞蹈总是照搬西方的芭蕾,无特殊性,就对观众无号召力;同时又指出,外国的东西作为比较研究是有用的,为了发展我们自己的舞蹈、增强我们的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借鉴研究外国是必要的。这些思想对舞蹈界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

    文化部民族民间文化发展中心副主任张刚发言认为,戏曲美学在王朝闻的美学思想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他通过对中国戏曲艺术的感悟,深化了对美学思想的认识和阐释;另一方面,戏曲研究者也通过对王朝闻先生美学思想的认识深化了对戏曲美学的认识。王朝闻先生的很多美学见解和观点都是从中国传统艺术、包括戏曲艺术中生发出来的。他把对戏曲的观察、理解和感悟加以提炼,提升到美学的高度。他的美学思想、研究角度和认识方法,甚至语言模式都对后来的研究者产生了非常大的影响。

    中国艺术研究院美术研究所副所长郑工结合目前的研究现状谈到王朝闻理论在当下理论建设中的作用。现当代美术史研究目前有形成新的遮蔽的危险。因为学术立场和方法论的问题造成了现在的研究对身边史实的忽略。外国人用他们自己的方法论、理论话语和知识系统研究中国现当代美术问题,使我们自己在面对现实问题上所建构的那套知识系统被不经意地整体忽略和置换。新中国美术创作已经形成一套行之有效的实践方式和评价标准,而在理论建设方面,尚待形成与之相适应的有效理论体系。因此,把王朝闻先生的一系列理论著述放在现代知识体系内重新整理,结合目前的创作实际重新研究和深化,便成为一项急需的工作。

    《美术观察》主编李一发言认为,王朝闻先生是《美术史论》的主编和《美术观察》名誉主编,生前一直关心支持《美术观察》,就办刊思想、编辑思路和人才培养多次做过指示。我们今天缅怀王朝闻先生,第一是要学习他对美丑爱憎分明的立场。由于种种原因,美与丑的辨析容易被遮蔽,王老要求我们办杂志应该认真辨析美丑。第二是学习他的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思想。王朝闻先生晚年越发重视中国书画的传统,始终主张创作实践和理论研究相互渗透、相互影响、相互联系。

    美术研究所副所长牛克诚发言认为,王朝闻先生的美学及艺术理论是一种中国式的学问方式。它具有非常强的实践性,他所有的理论表述,几乎都是从他看戏、看画展、读小说甚至饮食、旅游方面的体悟而来。王朝闻先生打破了艺术门类的界域,他所领悟的美的规律是辐射到文学、美术、戏曲、曲艺、舞蹈等全领域的。这种通才式的学者气质,我们在苏东坡、董其昌那里可以看到,在当代美学艺术理论领域,可能只有王朝闻先生还保有这种气质。王朝闻先生的美学是一种体验美学,是从中国本土文化生发出的一种美学形态,这在中国文化软实力的建设中有其重要价值。

    红楼梦研究所所长孙玉明发言认为,由于王朝闻先生在雕塑、美学、文艺理论等领域的贡献太过突出,所以许多有关他的报道和词条都给他冠以雕塑家、美学家、文艺理论家的头衔。殊不知,王先生在红学领域的贡献也是很突出的。这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第一,王朝闻先生担任中国艺术研究院副院长期间,支持一些红学研究者于1979年创办了《红楼梦》研究的专门刊物——《红楼梦学刊》,并一直与冯其庸先生、李希凡先生等人共同担任《红楼梦学刊》的主编。第二,他撰写的洋洋40余万字红学专著《论凤姐》出版于1980年,该书与王昆仑先生的《红楼梦人物论》共同成为了《红楼梦》人物研究的经典之作。

    中国美术馆原副馆长梁江发来书面发言,他认为,王朝闻先生是20世纪四五十年代以来中国美学界、美术理论界的杰出代表。先生熟谙艺术创作规律,他的美学理论立足于当代中国艺术的鲜活现象和创作实践,以自己敏锐、丰富的审美感受能力和艺术鉴赏经验为基础,从深厚的审美经验、审美体验深化和升华到理论,是最接地气、最富于实践品格、最具有中国特色的美学理论。回顾和纪念王朝闻先生,对当代中国美学和艺术发展具有重大意义。随着岁月逝去,他的贡献和价值必将进一步彰显出来。

    最后,吕品田对座谈会进行总结。他说,王朝闻先生的学术思想和治学经验对我们有着深刻的启发,在今天依然具有强大的生命力。今年适逢王朝闻先生逝世十周年,在这个特别的时刻隆重举行纪念座谈会,以深切表达对王朝闻先生的缅怀崇仰之情,同时也希望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在文艺界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讲话精神的今天,更加深刻地认识和阐扬王朝闻先生学术思想的历史贡献和现实意义。

    (本版图片按专家发言顺序排列)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