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版:书 法 上一版3 4下一版
  版面导航

第1版
美术周刊

第2版
视 野

第3版
美术馆
  标题导航
书法的“关系学”
批评不能只打空靶子
纪念于右任诞辰140周年活动在京举办
“源流·时代——古代篇”正式对观众开放
在文化发展中体察艺术嬗变




 中国文化报 >  2019-04-14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批评不能只打空靶子

    薛元明

    临近2017年岁末时,书坛曾掀起一场关于书法批评的“小风暴”。说是“风暴”,是因为现今有太多的自(新)媒体,传播的范围很广,速度很快;说“小”,是因为再大也只是在书法圈内而已。不管最初有如何声势,都有尽头。因为各种利益、利害关系,一些批评则沦为“空架子”。呼唤批评却又逆反批评是一种普遍心态,都知道批评很重要,但千万不要涉及“我”,事不关己、高高挂起。所以,一旦说起当代书坛整个生态,常常是问题多多,痛心疾首,可是说到某个具体的人,则又常常是赞歌不断,甚至齐声喝彩。这是批评的两难。然而,只有针对具体的人,才可以展开批评,否则就是空靶子。

    有鉴于此,对于批评本身要进行反思,对书法批评也要开展批评。书法需要怎样的批评,需要什么样的批评家?这些问题一直在探讨着。批评不是指责和找茬,而是指出问题,有利于书家进步。不管采取何种表达方式,根本的宗旨和目的要守住。批评家一方面需要独立的立场,没有利害关系,可以置身事外,另一方面需要了解书坛,介入书坛的活动,才能把握潮流,所以本身就存在矛盾。批评家要有走钢丝绳的高超技巧,也正因为如此,合格的批评家极少,遑论优秀和伟大了。批评常有,批评家不常有。

    其实反过来看,能够作为批评对象,就已经有相当的价值,能够代表一个类型,甚至是一个时期。不是任何一个书家都有资格成为批评的对象,故而提出批评也是一种“承认”,只不过“忽略”了成就部分,直接指出问题所在。

    一些评论家就书法款字内容的“复制”提出批评,我认为是有道理的。书法创作既需要文化修养的积淀,也需要关注书写的“即时性”状态。古代书家也有一些内容重复书写,比如王铎的临帖,唐寅的《落花诗册》等等,但注重“一时有一时之态”。“复制”是个人创造力固化的开始。由此而言,批评的提出,首先是个人进行反思,风格如何进一步完善,进而针对当下潮流进行反思,展览的模式化已经导致书风的模式化,绝非危言耸听。这对于个人来说,不是好事,对于书法史来说,并无大碍,到最后会“合并同类项”。话说回来,学书不是想进步就能进步,但不进步肯定就会退步。因为各种原因,被淘汰的书家是绝大多数,所以大多数人越来越写不好,其实很正常。

    针对当下书坛所存在的一些问题不必过于忧心忡忡,优胜劣汰的规律永远不会变。写得好不一定流传,但写得烂绝对不会传世。各自的朝圣路中,主要有两种人,一种属于“自燃”,可以自悟,只有极少数书法天才,一种是“助燃”,需要别人的点化,就连米芾也是得益于苏轼“入魏晋平淡”的建议,取法“二王”,最终走出新路。书坛不妨多点“一字之师”“一言之师”,给自己提个醒,未必不是好事。马屁山响,听到的全是赞美声,但都是假话,只能自欺欺人。听不进批评声没有关系,书法史的淘汰是最无情的,这可是一种最严厉的批评。想想还是有句话说得对——“笔墨官司,有比无好”,有则改之,无则加勉。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