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版:文化2008 上一版3 4下一版
  版面导航

第1版
头版

第2版
综合新闻

第3版
专 题
  标题导航
在科文特花园种下什么
程扬:大爱在心 大印在手




 中国文化报 >  2008-08-09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程扬:大爱在心 大印在手

  胡殷红

  震惊世界的四川汶川5·12大地震以来,程扬和全国人民一样关注着灾难中的人们,总想为骨肉同胞出一份力。寝食难安的程扬,想到利用自己的擅长,收集一些鼓舞士气、振奋人心的诗句并将其刻成印章、编成印谱,捐献给灾区地震纪念馆。程扬的创意和他已着手篆刻的60枚印章以及《抗震救灾印谱》得到了书法大家沈鹏、欧阳中石先生的支持和鼓励。沈鹏先生为《抗震救灾印谱》题写了书名,欧阳中石先生书写条幅:艺术之贵贵在切时如需。

  程扬出生于60年代初,亲历了伟大祖国30年的迅猛发展,改革开放的30年伴随着他成长、成熟。程扬17岁当兵入伍,鲜艳的红领章他整整戴了13年,革命熔炉锻造了他吃苦耐劳、豪迈坚强的性格。而立之年他从部队转业到广东省委机关工作。面对珠江三角州——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他首先从理论学习着手,不断加强政治理论、文学、史学、新闻学等学科的学习和研究,结合工作实际,撰写并发表了《广东水系干部比较和分析》、《干部经营理念》、《解放思想应抢先占领发展战略制高点》、《党校应成为培养思想解放人才的生产线》、《解放思想引领广东发展之路》等论著。

  1993年,刚刚做父亲不久,他在忙碌的工作和生活之余,挤出晚上的时间,反复读诵、学习《邓小平文选》。熟读之后,经历了近千个不眠之夜,将《邓小平文选》第一、二、三卷用书法和篆刻的形式创作出来。经过这次尝试,他下大决心,花大力气,把83万字的《邓小平文选》,分别以行书、隶书、篆书写就并自己出资装裱。于是,一轴4000多米的书法作品《邓小平文选》,蘸着他的心血和汗水,展示在改革开放的今天。当《邓小平文选》书法长卷在中国美术馆展出时,程扬的女儿已经4岁多了。

  程扬是个手脑都闲不住的人。他吃苦耐劳,不断给自己加码,刚刚完成4000米长卷,就又一头扎进中共党史的研究之中,1999年出版了近30万字的《共产党春秋》。这本书以无产阶级政党的来龙去脉为主线,把共产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的发展历程用深入浅出的方式和生动的语言描述出来。文史专家们认为,这是一本思辨性、可读性、趣味性相得益彰的历史著作。

  2007年,程扬的又一部著作《中国社会和谐史鉴》出版了。评论家认为,程扬用轻松的笔调描绘现实以及未来的和谐蓝图,跳出了历史的沉重感,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高度,分析了社会存在与和谐社会的相辅相成的关系,既有理论性,又有很强的可读性。

  从古至今,书画大家都是饱学之士,王羲之、颜真卿、王维、苏东坡、黄庭坚、郑板桥等历代大师莫不如此。这说明,艺术离不开现实的人生体验,书法不但是要把字写出来,更重要的是将自身所要表达的精神传达出来。

  程扬天生心灵手巧,业余爱好广泛,书法、篆刻、绘画、摄影、建筑模型制作等门类,他无不涉猎,而且倾心钻研,曾拜关山月、陈景舒、黄强为师。相继编写出版了《幽默短文钢笔字帖》、《程扬书法篆刻作品集》、《程扬书法篆刻〈邓小平文选〉长卷》、《和谐社会印谱·程扬篆刻》等作品,并且在广州、海口及北京中国美术馆举办了个人书法篆刻展。程扬的创作,正如欧阳中石先生所评价的:“艺术之贵贵在切时如需。”

  程扬的《和谐社会印谱》从内容到形式都有创新、独到之处,这部作品是程扬学习胡锦涛总书记关于构建和谐社会讲话精神的体会,也是艺术的结晶,是程扬对和谐社会建设发自内心的向往与追求。利用篆刻艺术表现构建和谐社会的本质特征,不仅展现了作者的感情和才艺,也是“切时之需”。

  程扬的艺术追求是真诚的,程扬的创作之路与国家、民族、社会,以及整个民族所呈现出的鲜明性格、社会心理有着密切关系。程扬正在动手篆刻的抗震救灾印章,他用汉字的重新构形来表现自己对字形美与文化的独特感受和个性创造。他把对灾区人民的深切关爱、寓意寄托倾注到工具材料中,使这些原本没有任何感情的石头具有了生命活力和传达这种活力的意义。

  我们有理由期待程扬闪光的未来;我们有理由关注程扬在艺术上的开拓和创新;我们有理由认为他正在向德艺双馨的大路上迈进。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