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版:华南要闻 上一版3 4下一版
  版面导航

第1版
头版

第2版
综合新闻

第3版
专 题
  标题导航
渐行渐远的榄雕艺术
文化遗产品牌是荣耀,更是责任
湖北30余件国宝级文物为奥运添彩
湖南舞剧《南风》进京展演
汕头举办迎奥运书画展
东莞樟木头麒麟舞进奥运
泉州《董生与李氏》亮腔北京
深圳《沙井蚝妹》展岭南风情
奥运文化 快线
东莞图书馆获国际创新奖
广东中青年山水画家邀请展深圳举行
桂林青年版《大儒还乡》获好评




 中国文化报 >  2008-08-09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文化遗产品牌是荣耀,更是责任

  潘 畅

  日前,全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会议在京召开,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问题又成焦点。虽然前段时间的申遗工作初见成效,但在申遗成功的欣喜之余,我们应该清醒地认识到,当前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还存在许多问题,面临严峻考验。

  以福建土楼为例,申遗成功给福建土楼带来了无上的荣光,无限的机遇,但也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和隐忧。作为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土楼自然会吸引来大批游客,这也是当地政府为发展地方经济所期望的,但大多已是风烛残年的土楼容得了多少游客?旅游开发升温,会不会破坏土楼赖以存在的环境?在追求经济效益的同时能否与社会效益、文化效应相平衡?这些问题都是我们不得不考虑的,也是必须解决的。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多寡也是衡量一个城市文化软实力的重要指标。然而,如果一味地申批,在成功地冠上“世遗”的名号之后,保护措施却迟迟得不到落实就大大降低了申遗的意义,这种“重申报、轻保护”的现象,在全国并不鲜见。许多地方申遗成功后,将其视为广告招牌,只注重经济收入,而非保护非遗本身,并没有真正意识到非遗本身的价值和作用。

  广州榄雕入选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这本是一件值得高兴的事情,然而当地的相关文化部门似乎并未意识到其真正的价值和作用,以至于出现“榄雕保护在入选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之前和之后没有区别”的现状。或许在不久的将来,我们只能在追忆与遗憾中感怀榄雕昔日的精妙。榄雕艺术渐行渐远的现状给我们敲响了保护文化遗产的警钟,如何将其传承下去,是我们的当务之急。

  类似的教训并不少见,例如拥有1300年历史的布达拉宫曾因每天接待上千游客不堪重负;日益增多的游客打破敦煌莫高窟原有恒定的小气候环境,给莫高窟壁画、雕塑带来无法弥补的损害。成功“入遗”后却在开发与保护中“缺钙”,更让故宫、天坛、颐和园、丽江古城、布达拉宫、三江并流6处世界遗产遭受世遗委员会亮出的“黄牌”。

  我国是具有五千年丰厚文化底蕴的文明古国,勤劳智慧的中华民族创造了光辉灿烂的历史文化,留下了举世闻名的文化遗产。这些文化遗产蕴含着中华民族特有的精神价值,体现着中华民族的生命力和创造力,守望好我们的精神家园就显得尤为重要。诚如著名学者冯骥才所言:似乎在不知不觉之间,曾经千姿百态的城市已经被我们“整容”得千篇一律,大量的历史记忆从地图上被抹去,节日情怀日渐稀薄,大量珍贵的口头相传的文化急速消失。因此,当前最重要的莫过于做好普及工作,告诉大众什么是物质文化遗产,什么是非物质文化遗产,这些遗产的价值在哪里。只有人人明白了这些价值,才会自觉地爱惜和保护,才能使全人类永远拥有并享用这样的文化财富。

  文化遗产这个品牌是荣耀,更是一份责任。申遗路很漫长,但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更是任重而道远。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