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版:头版 4下一版
  版面导航

第1版
头版

第2版
综合新闻

第4版
文化2008
  标题导航
吉林歌舞剧院打造品牌开拓市场
积极探索艺术院团改革创新之路
羌族文化进入全面整体性活态保护阶段
文化部召开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情况交流会
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
文献影像技术领域颁布国标近百项
45名古籍修复人员接受培训
《红季节》尽展关东风情




 中国文化报 >  2008-11-15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红季节》尽展关东风情

  本报记者 林瑞华

  “我的家在松花江上,我的家在长白山下,多少年的梦想,多少代的牵挂,这里开满了繁荣昌盛的幸福花……”11月13日晚,在一段热烈的充满着喜气的开场舞蹈之后,歌舞《吉林,我可爱的家乡》在北京长安大戏院拉开了大型歌舞晚会《红季节》的序幕,精湛的歌舞表演、浓郁的关东风情,令全场千余名观众深深陶醉。

  大型歌舞晚会《红季节》是吉林歌舞剧院集团有限公司于去年倾力打造的歌舞精品节目,曾作为文化部2008年奥运重大文化活动项目之一,在北京残奥会期间进京演出。此番再度进京,是应中宣部文艺局、中宣部改革办和文化部艺术司的邀请,参加“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全国文化体制改革试点院团优秀剧(节)目汇报演出”的。

  《红季节》由14个歌舞节目有机串联而成,整场演出如行云流水般流畅自如。舞蹈《盛世龙腾》气势磅礴、阳刚大气,把吉林人特有的热情与豪放展现得淋漓尽致;舞蹈《年年有余》玲珑雅致、柔美动人,让人看到吉林人婉约的一面。根据高尔基同名散文诗改编的舞蹈《海燕》,是一个男子群舞,演员们颇具功底与激情的表演,加上动人的音乐以及服装、灯光的完美配合,仿佛让人看到海燕高傲地飞翔在乌云和大海之间。整场演出,《海燕》收获了最多的掌声与喝彩。晚会最后在洋溢着浓郁关东风情的歌舞《大姑娘美》中落幕。

  吉林歌舞剧院集团有限公司是在整合吉林市歌舞团、吉林省歌舞团和东方大剧院歌舞演艺资源的基础上,于2006年12月组建的。组建近两年来,集团公司遵循文化体制改革的基本要求,立足发展,深化改革,以市场为导向,以歌舞品牌为依托,立足吉林,面向全国,走向世界。“吉歌”因连续12年参加央视春晚演出,而被誉为“春晚常青树”;“吉歌”主创人员还多次在央视春晚承担服装、头饰、道具的设计工作及部分编舞工作。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自吉林歌舞剧院集团有限公司成立以来,多次出访美、德、法、意、日、韩等国家和地区。严格而不乏人性化的管理模式、奖罚分明的规章制度、严谨向上的工作作风,都使得这个新成立的集团公司更具有凝聚力和向心力。集团公司致力于把吉林省的歌舞演艺产业做大做强,努力探索艺术院团改革发展的成功之路。2007年,公司完成演出256场,其中公益性演出65场,演出收入达2677万元。今年1月至10月,公司完成演出225场,其中公益性演出30场,演出收入达2239万元,并圆满完成了2008年北京奥运会、残奥会开闭幕式的演出任务。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