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版:文化2008 上一版3
  版面导航

第1版
头版

第2版
综合新闻

第4版
文化2008
  标题导航
盛会佳节 古韵新葩
十年磨一戏 更上一层楼
第五届中国京剧艺术节获奖名单
浩思越千载 彩笔谱春秋
创新路上的艰难跋涉




 中国文化报 >  2008-11-15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盛会佳节 古韵新葩
——第五届中国京剧艺术节综述
  天津市青年京剧团、北京好风好雨文化艺术有限公司《郑和下西洋》

  在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和即将迎来新中国成立60周年之际,由文化部和山东省人民政府联合主办,文化部艺术司、中共山东省委宣传部、山东省文化厅、济南市人民政府共同承办的第五届中国京剧艺术节于10月20日在济南开幕,11月8日闭幕,历时20天。本届京剧艺术节体现了“京剧艺术的盛会、人民群众的节日”的宗旨,获得了社会各界的广泛赞誉。

  一、 盛况空前 异彩纷呈

  10月20日,第五届中国京剧艺术节在山东剧院举行了隆重的开幕式。开幕式后,新编历史剧《晋德裕》拉开了第五届京剧艺术节新剧目展演的帷幕。本届新剧目展演共有37台参演剧目、40多个参演单位、4500多名演职员参与演出,在济南、青岛和淄博3个城市共举行了74场演出,其参演剧目之多、演出规模之大均为历届之最,创下了中国京剧艺术节的历史纪录。这也是在文化部对全国京剧院团进行评估并分别确定国家级和省级重点京剧院团后,举办的规模最大的京剧艺术盛会。京剧节上,不仅11个国家级重点京剧院团和17个省级重点京剧院团悉数亮相,而且部分边远地区剧团、艺术院校和军队京剧院团也闪亮登场,还有两家民营单位也首次亮相京剧艺术节,充分展示了评估以来京剧院团在剧目建设和人才培养方面取得的丰硕成果。

  本届京剧艺术节不仅在数量上创造了空前盛况,同时,在质量上也达到了崭新的高度。展演剧目继承与创新并举,不但有以古鉴今、体现民族精神的新编历史剧,也有继承传统精华的整理改编传统戏,同时,还涌现出了不少现当代题材,特别是反映改革开放以来的社会生活,体现时代精神的现代戏。最终,9台新编历史剧、5台现代戏、3台整理改编传统戏荣获一等奖。上海京剧院的《成败萧何》、福建京剧院的《北风紧》、天津市青年京剧团和北京市好风好雨文化艺术有限公司联合推出的《郑和下西洋》等新编历史剧气势恢弘、主题深刻,体现了创作者对于历史题材的重新审视和深入思考。江苏省京剧院的《飘逸的红纱巾》、武汉京剧院的《吉庆街生活秀》、北京军区战友文工团的《红沙河》等现代戏,分别通过悲壮慷慨的革命历史题材和紧扣时代精神的当代题材,体现了鲜明的时代感和现实意义。大连京剧院的《风雨杏黄旗》、浙江京剧团的《宝莲灯》、吉林省京剧院的《孙安动本》等整理改编传统戏,在充分汲取传统剧目精华的基础上,积极探索和创新,使传统剧目焕发出新的光彩。这些优秀剧目全面展示了近年来京剧艺术继承与创新的优秀成果,体现了广大京剧艺术工作者既善于继承传统,又勇于创新的不懈追求,呈现出一幅幅精彩绚烂、盛大辉煌的艺术画卷。

  二、 深入研讨 积极建言

  京剧艺术继承创新学术研讨会,是第五届中国京剧艺术节的一项重要内容。研讨会11月2日至6日在济南市舜耕会堂举行,组委会邀请40余位知名专家学者和艺术家,以及京剧艺术节参演院团代表,共话京剧艺术发展大计。研讨会的主要议题是:京剧艺术的继承与创新应怎样更好地实现胡锦涛总书记在十七大报告中提出的“坚持民族性,体现时代性”的重大课题;京剧历史剧创作及传统戏整理改编如何才能实现新的突破;如何切实做到高度重视京剧现代戏,在现实题材开掘中确实做到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认真总结京剧现代戏创作的成败得失与历史经验,并力求在创新中获得超越。

  来自各地的专家和学者围绕以上议题进行了热烈讨论,同时结合自身创作实践和理论研究,提出建议和意见。研讨会理论联系实际,在充分肯定成绩的前提下强调要加强忧患意识,不同的学术观点得到了充分的展示。

  三、 贴近实际 走进群众

  为了使京剧艺术节真正成为人民群众共享文化发展成果的节日,使其产生更广泛和深远的影响,本届京剧艺术节进行了多场电视直播,还利用网络、电台、报纸等多种媒体进行了广泛和深入的报道。京剧艺术节还实行了网上售票和电子售票,每一场演出都保证了一定数量的公益票,让低收入观众能走进剧场。这一举措受到了观众的热烈欢迎,每场演出座无虚席,产生了巨大的社会反响。

  “京剧走进群众”系列文化活动是本届京剧艺术节的重要内容之一。本届京剧艺术节开展了京剧艺术进校园、京剧票友“天天乐”演出、京剧名流书画展、京剧艺术欣赏公益讲座、京剧脸谱剪纸、“我爱京剧”摄影大赛、京剧图书展、“首届济南京剧十大名票”评选等20余项丰富多彩的群众文化活动,受到广大群众的热烈欢迎。在第五届中国京剧艺术节期间,文化部还向山东省实验中学、济南市纬十路小学授予了“京剧传承基地”称号。

  京剧艺术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举办中国京剧艺术节是大力弘扬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举措。党的十七大提出,弘扬中华文化,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要全面认识祖国传统文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使之与当代社会相适应、与现代文明相协调,保持民族性,体现时代性。我们坚信,在党中央的正确领导下,在文艺的“二为”方向和“双百”方针指引下,广大京剧艺术工作者通过深入开展科学发展观学习实践活动,一定能够继承传统精华、紧扣时代脉搏,创作出更多无愧于这个伟大时代的精品力作,为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作出更大的贡献!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