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版:理论评论 上一版3 4下一版
  版面导航

第1版
头版

第2版
综合新闻

第3版
理论评论
  标题导航
改革开放30年与中国艺术学的发展走向
奚派·老生·张建国
戏曲建设:改革发展的新阶段
行走于戏曲梦想
与艺术人生之间
昆剧《公孙子都》荣获中国戏曲学会奖
小剧场建设与艺术市场




 中国文化报 >  2008-11-22
3 上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小剧场建设与艺术市场

  10月15日,由北青剧场和一千零一剧场机构联合主办召开“首季小剧场建设与艺术发展论坛”。论坛围绕“繁荣、品位、时尚、大众”的主旨,就小剧场建设在文化创意产业中的地位、一线创作人的社会文化责任、市场营销的培育发展等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

  小剧场艺术自上世纪90年代初以来,开始重新“复兴”,成为专业院团剧场演出的有益补充。

  小剧场艺术从林兆华、牟森、孟京辉等 “戏剧人”开始,传达出一种对过于依赖文学剧本、表现手法单一的传统戏剧的强烈不满,让戏剧获得独立的艺术形式,探索戏剧表达方式的多种可能性的追求。而发展到今天的小剧场戏剧,以成本低、内容小巧精湛,吸引了更多年轻的非专业人士参与。在创作口味上,与传统戏剧拉开了距离,趋向于幽默和娱乐性,将时尚、流行与文化结合作为主打,追求当代品位。艺术沙龙、脱口秀、荒诞剧等形式,近年都成为小剧场常见的样式。论坛上,导演李伯男就当前的小剧场创作指出,民间戏剧有广阔的发展前景,但如何在大俗中追求大雅,需要树立正确的发展方向。中国艺术研究院话剧研究所副所长宋宝珍也重提艺术与商业的区别,认为,小剧场艺术反对的是僵死的戏剧,时尚的流行戏剧与经典的人文精神可以共存,实现更加多样化的发展。

  近年来,小剧场艺术发展除了创作繁荣之外,还在演艺市场中开拓自己的地位。第一个四合院小剧场的创意人王翔从一个民营小剧场的诞生发展,提出,企业应该以艺术基金的方式与小剧场艺术实现双赢。(成笑容)

3 上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