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版:院团·殿堂 上一版3 4下一版
  版面导航

第1版
头版

第2版
院团·殿堂

第3版
访谈·论坛
  标题导航
我们的院团从新年出发
徐沛东登台高歌“辘轳曲”
尚长荣:我们还要去更多的地方




 中国文化报 >  2009-01-03
3 上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尚长荣:我们还要去更多的地方

  本报记者 刘 淼

  2008年12月14日至15日,中国戏剧家协会梅花奖艺术团来到了2008年“送欢乐,下基层”的最后一站湖北武汉,分别在武汉市洪山区关山中学和洪山区青菱乡红霞村进行了艺术团成立后的第75、76场演出。

  这一站由中国文联、中国戏剧家协会、湖北省文联、武汉市洪山区委和区政府主办的演出,其实“普及”的意义远远大于“慰问”。

  12月14日,关山中学并不算宽敞的操场上竟然坐了近万人,附近居民楼、房顶也成了临时的看台。大家都想看看这些从电视上“走下来”的明星到底什么样。由于台下的观众大部分是学生,“梅花”们也一改往日的演出习惯,在表演的同时加上了简单的讲解。

  武汉京剧院刘薇表演的《三寸金莲》,始终只用脚尖着地,一颦一笑都妩媚动人。演出结束,她掀起衣角,这时观众们才明白什么是京剧的“跷功”。第9届梅花奖获得者陈巧茹表演的川剧绝活《变脸》,从台上走到了观众中,虽然距离近了,但是大家还是始终没有看出其中的门道。杨俊和搭档张辉演唱完黄梅戏《天仙配》、《对花》选段,又在现场教授“吐词清晰法”来演唱“树上的鸟儿成双对,绿水青山带笑颜”。第17届梅花奖获得者武凌云在晋剧《徐策跑城》中展示了苦练33年的“帽翅功”,几个还没上学的小朋友跑到观众席的最前面,死死地盯着上下翻飞的帽翅,专注的表情煞是可爱。

  16朵“梅花”依次登场,让观众在短短两个小时内欣赏到了京剧、昆曲、晋剧、楚剧、汉剧、黄梅戏等十大戏曲门类最高水平的表演。

  15日在红霞村的演出开始前,剧协的工作人员可愁坏了。原来红霞村所谓的“舞台”就是村子中心一个小花坛的台阶。于是“梅花”们临时决定都把舞台放到观众中去,结果演出效果出乎意料的好。演出完完全全变成了“梅花”们和村民的大联欢。

  压大轴的自然是获得梅花大奖的尚长荣。2008年梅花奖艺术团的演出也在京剧《智取威虎山》选段中落下了帷幕。尚长荣说:“梅花奖艺术团自2005年成立以来,到全国20多个省市乃至国外共演出了70多场。我们把戏曲带给了基层的人们,我们也为弘扬民族艺术做出了自己的努力。2009年我们还要去更多的地方,让更多的人了解戏曲、热爱戏曲。”

3 上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