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版:南 国 风 上一版3 4下一版
  版面导航

第1版
头版

第2版
综合新闻

第3版
理论评论
  标题导航
东莞东城培养自己的“明星阵容”
闽南文化生态保护区建设提速
改革为文化发展助力
广西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中心成立
三峡库区考古取得阶段性成果
深圳第三届公园文化节完美谢幕
广西振兴国粹 传承创新并举




 中国文化报 >  2009-01-09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改革为文化发展助力

  平安君

  2008,南国乍寒乍暖的冬天渐行渐远。

  2009,带着国人无数的期待与憧憬,带着新一轮改革开放更加汹涌澎湃的涛声,向我们扑面而来,让我们兴奋,更让我们豪情满怀。

  新年伊始,我们再出发,为文化体制创新鼓与呼。改革开放30周年的今时今日,国人对文化体制的改革创新寄托着更殷切的期望。原因显而易见,普罗大众对精神文化生活日积月累的心理渴求,令他们对文化界的改革充满期待。值得欣慰的是,文化体制的改革试点工作2003年6月启动,迄今5年多来,华南地区以体制创新为重点,大胆探索与改革,让城乡共享优质文化资源,各地文化部门和文化事业单位结合实际,努力探索扩大和改善公共文化服务的新途径。如广东省首创“流动图书馆”“流动博物馆”“流动演出服务网”等模式,盘活了文化资源,缓解了经济欠发达地区人民群众文化生活匮乏的问题,同时也提高了公共文化资源的利用效率。两湖两广及坐拥南中国海的福建和海南岛,文化体制改革均有建树,基层社区文化活动有声有色。

  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文化事业繁荣和文化产业发展,是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在科学判断国际国内形势,全面把握当今世界文化发展趋势,深刻分析我国基本国情和战略任务的基础上作出的一项重大决策,是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是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的必然要求。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的若干意见》,明确了改革的指导思想、原则要求和主要任务,我们要认真学习领会,全面贯彻落实。

  大胆推进文化体制改革,关键在于创新观念。公益性文化事业虽然主要由政府主办,也要鼓励社会参与,允许社会资本进入,如开办私立图书馆、博物馆等,但政府要加强监管。一些公益性文化产品可以向社会公开招标采购,或以冠名的方式鼓励社会认购。文化事业和产业是文化建设的两翼,是相互促进的。从宏观上说,党委和政府有关部门,既要抓好公益性文化事业,又要抓好经营性文化产业。从微观上说,文化事业单位和文化企业,在实践中既要区别对待,又不能顾此失彼。过去一些单位重视文化事业、忽视文化产业,现在一些单位重视文化产业、忽视文化事业,这都是片面的。我们必须两手抓,两手都要硬。

  大胆推进文化体制改革,还有一个关键之处,那就是用市场手段激活文化人才。要打破论资排辈、求全责备的陈旧用人观念,为有本事、想干事、会干事的文化人才提供合适的舞台,让优秀人才脱颖而出,要以优厚的条件和良好的用人环境留住和吸引懂经营、会管理的复合型人才和拔尖的专业人才。

  推进文化体制改革,态度必须坚决。改革是时代的强音,是文化发展的动力,是大势所趋。改革越迟,成本会越高,难度会越大。实践一再证明,哪里有改革,哪里就有新局面。文化体制改革是极其重要而又极其复杂的系统工程,既要有慎之又慎的改革举措,又要有善于寻找突破口的智慧,更要有敢于突围的大勇气。

  文化体制改革历经5年,有喜有忧,有痛苦也有快乐。现在, 我们放下峥嵘岁月的酸甜苦辣,我们再出发,在改革的征程上奋勇向前。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