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新年伊始,集旅游、休闲、健身于一体的温泉游出现热销势头。在携程网售出的元旦短途产品中,温泉游线路占了八成左右。今年元旦期间,上海旅游集散中心推出的“武义唐风温泉、横店二日游”“镇江南山韦岗温泉二日游”“天目湖、颐尚温泉二日游”,成为游客点击率最高的游线。从2008年12月以来,在安徽省黄山市新徽天地醉温泉景区,每周都有10多个来自长三角及周边城市的温泉旅游团。资料显示,2007年我国温泉企业接待总人数达到2100多万,年销售收入近40亿元,产业链产值达500多亿元。
日前,在黄山市举办的中国温泉文化研讨会上,与会专家分析,出现温泉旅游热的主要原因:一是大众旅游者对健康的需求;二是投资商以健康为卖点的产品销售迎合旅游者的需求,温泉旅游投入回报较为迅速;三是目前大量高投入的新的温泉水上项目的开发,对于温泉旅游产品是一个创新,具有较强的吸引力。
然而,研讨会上,有关专家尖锐地指出:目前温泉旅游产品存在着文化内涵不足、同质同构化现象严重、服务产品类同、特色经营不明显等诸多问题,由于缺失行业标准和监管力度,价格比拼、恶性竞争态势越来越严重,最终可能导致行业的恶性循环。虽然国内一些省份目前已经制定了一些温泉旅游业的相关标准,但专家认为,从全国温泉旅游行业健康发展的大局着眼,国家有关部门应尽快参考国外温泉旅游业的发展经验,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制定出系统完整的成套标准,对旅游温泉标识使用规范、温泉旅游服务场所等级划分与评定、SPA经营场所等级划分与评定,进行标准化定义。这些条款要既能保证消费者到货真价实的温泉沐浴,并且享受到温泉旅游的情趣,也能保证温泉旅游中的安全。
专家认为,新兴的温泉旅游区应当在注重文化品位的前提下百花齐放,形成既有田园风情,又有现代风格;既有江南水乡情调,又有异国风采;既有宫廷式的服务,又有目前时兴的自助服务等多种模式,旅游线路的设计模式也应更加丰富多彩。(王立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