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花洞坐落在北京市房山区南车营村,距市中心50公里。约在7000万年前,华北发生造山运动,形成现在的北京西山。而后,碳酸盐逐渐被溶蚀成许多岩溶洞穴,石花洞由此形成。公元1446年,明正统十一年四月,此洞被云游僧人圆广发现;明景泰七年(公元1456年)其引领石匠雕刻十王教主“地藏王菩萨”佛像,安放于第一洞室。
地质专家们勘探后一致认为,石花洞是中国北方规模最大、种类最全、景观最奇特、科学价值和观赏价值最高的岩溶洞穴的典型代表。其洞体为多层多支的层楼式结构,已探明为上下7层;1层至6层为溶洞景观,7层为地下暗河。现已对外开放的1层至4层,共有18个景区、120余处景观,分布于16个厅堂,十大奇观中有5个为迄今为止中国溶洞景观之最。洞内沉积资源有渗透水、滴水、流水等6种沉积类型,40多种沉积形态,具有典型性、多样性、自然性、完整性和稀有性特征。洞中常年恒温13℃,四季如春。
中国地质学会洞穴专业委员会朱学稳会长勘察后情不自禁地赞叹道:“首都城里览皇宫,石花洞中赏四绝。”这四绝指的就是砂锥、石盾、月奶石和石花。其中,石花玲珑剔透、晶莹多姿,是中国北方溶洞的代表;石盾有地盾、竖盾、挂盾达600多枚,堪称石盾王国;月奶石是首次在中国溶洞里发现;砂锥则是自然形成,在中国及世界溶洞中也都非常罕见。
(许焕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