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版:头版 4下一版
  版面导航

第1版
头版

第2版
环球参考

第3版
文化广角
  标题导航
凝聚人心 求真务实
《交流与传播》期待您的参与
年薪1美元的联合国亲善大使
诸葛龙点评
伦敦戏剧市场璀璨依旧




 中国文化报 >  2009-01-14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伦敦戏剧市场璀璨依旧

  新年伊始,英国零售业伴着各种打折消息,不断传来关门、接管的坏消息,一时间似乎英国经济已经病入膏肓。然而细细观察著名的文化中心伦敦西区,人们会发现伦敦戏剧市场依旧繁荣。

  在伦敦地铁中,上下扶梯经过的广告栏上十有八九是音乐剧广告,随时提醒行人身处世界著名的音乐剧产地。在西区中国城所在地的地铁莱斯特广场站,两个毗邻的戏剧演出售票处的生意也毫无冬季带来的寒意,不时有人排队等候购买当天的打折票。

  售票处的工作人员说:“圣诞节前生意稍稍减少,新年后的情况比想象要好。毕竟,想看戏的人无论经济是否萧条都会看。”

  伦敦戏剧学会的艾玛·德苏扎说,初步迹象表明,2008年对伦敦戏剧产业来说是一个很好的年份,尽管金融危机的影响到了年底开始显现,但与其他产业相比,戏剧产业表现了很强的生命力。

  伦敦西区是世界上戏剧演出最为集中的区域,也是英国商业戏剧的中心。这里创造了众多世界纪录:根据侦探小说作家阿加莎·克里斯蒂小说改编的《捕鼠器》连续演出了55年,共2万多场,是西区上演最久的戏剧;《悲惨世界》演了23年,是西区上演最久的音乐剧;《歌剧魅影》和《黑衣女人》各演了22年;《妈妈咪呀!》和《狮子王》各演了9年。

  西区戏剧产业的成功不仅因为它有成熟的制作和营销体系,更重要的是,它拥有和培育了一个成熟的市场和消费群体,这里的观众对许多作品如数家珍,对不同演员演出的同一部作品也会细细体味和揣摩,戏剧已成为他们生活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自去年12月以来,在伦敦上演的近100部戏剧中,《39级台阶》、《雨人》、《芝加哥》、《发胶》、《悲惨世界》、《歌剧魅影》、《佐罗》、《黑衣女人》和《音乐之声》等21部戏剧开始有打折票,还有的与餐馆推出套票,以期在经济萧条时期吸引更多观众。

  当然,经济萧条也导致传统戏剧市场受到挤压。去年8月,有5部戏剧演出提前关张,一时间西区上演的非音乐剧戏剧只有7部。与此同时,音乐剧市场却蒸蒸日上,包括《妈妈咪呀!》在内的24部音乐剧在不同剧院同时上演,为西区创造了4.7亿英镑的年度票房纪录。

  对此,传统戏剧界颇有些心灰意冷。经营两家剧院的朋斯认为,经济状况不好时人们更有可能用有限的钱买一张音乐剧票,让自己高兴起来。

  也有评论家认为,一些剧目撤演并不能完全归咎于经济萧条,根本原因在于产品的质量。眼下,《伊万诺夫》和《无主之地》等经典剧目仍然一票难求的盛况表明,经济萧条时的大浪淘沙更能显出优质产品的英雄本色。

  伦敦戏剧学会负责人理查德·普福德认为,伦敦西区的戏剧市场不大会遭遇百老汇同行的厄运,目前预订申请仍源源不断,业界应对市场前景保持乐观。

  根据狄更斯小说《雾都孤儿》改编的音乐剧《奥利弗》日前刚刚在伦敦皇家剧院开演,预订票销售额已达1200万英镑,成为西区历史上最畅销的音乐剧。已有人预言,如同上世纪30年代经济大萧条时出现的艺术华章,《奥利弗》将成为此次经济衰退中英国戏剧舞台上的亮丽风景。

  新华社记者 马桂花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