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版:头版 4下一版
  版面导航

第1版
头版

第2版
群众文化

第3版
公共空间
  标题导航
“共享工程”中央党校版开通
江苏出台文化站管理办法
古籍电子版有了统一体例
陕西宁强将建羌文化博物馆
中东铁路博物馆开馆
重庆万册少儿图书开始“爱心接力”
文化多样性关乎我们的未来
海南保护黎族文化
《聊斋志异》手稿闯关东传奇
邢如良在教小学生操作皮影的技巧




 中国文化报 >  2009-01-18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文化多样性关乎我们的未来

  杜晓帆

  30年来,改革开放使中国社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在逐步融入世界大家庭的同时,如大多数发展中国家一样,中国在不断创新和引进新生事物,也在为中华传统文化所面临的压力而忧虑,同时国人对文化遗产的认知也在发生着巨大的变化,由最初对古董、文物、民间民族文化艺术、传统技艺等单一的认识,逐步向文化遗产、非物质文化遗产和文化景观等范围更广、内涵更丰富的层面发展,对文化多样性和“人”的关注度也在逐步提高。

  过去,在文化遗产的保护中,人们常常更多地关注具象的部分,忽视那些看不到摸不着的历史文脉等人文因素。但正是这些看不到的部分却往往决定着文化遗产的价值和命运。因为这些部分才是文化遗产的最具生命力的因子,也最值得我们关注和重视。同时,文化遗产的保护还应将人性的思考和关怀纳入考量。从这个意义上说,保护文化遗产其实就是在保持一个地域和民族由来已久的、独特的生活氛围、人文环境和文化历程,是在保护文化多样性。

  2001年第31届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大会通过的《世界文化多样性宣言》,就把文化看做是一个社会或族群的一整套精神的、器物的、智力的和情感的特征,除文学艺术之外,还包括生活方式、共同生活准则、价值体系、传统和信仰等。《宣言》指出,文化多样性对于人类来讲就像生物多样性对于维持生物平衡那样必不可少。这把文化多样性的保护提升到“道德律令”的高度,认为保护文化多样性意味着对人权、自由和尊严的承诺,特别是对少数族群和土著居民权利的承诺。保护文化遗产应当从当代人和子孙后代的利益发展进行考虑。所以,我们必须保护、改善和传承那些记录着人类经验和理想的一切形式的文化遗产,以便促进多种多样的创造力,鼓励文化间的真正的对话,使不同国家、不同地区、不同民族得到全面均衡的发展。

  在人类的发展历程中,文化多样性是一个普遍恒久的存在。任何一种文化只有在它能与其他文化相区别的时候,才能被识别,才有存在的价值和意义。哈佛大学经济学家斯蒂芬·玛格林曾说:文化多样性可能是人类这一物种继续生存下去的关键。他对文化多样性的价值强调已上升到了人类是否能够生存下去的这一高度。

  纵观人类的发展,特别是当面对不可预知的未来时,我们应该清醒地认识到,发展可能远比我们所预料的要复杂得多,因为它不是按照人类自身的意愿,沿着单一的、整齐划一的、直线形的路径进行的。许多发展项目之所以失败,其根本原因在于忽略了人的因素,忽视了由人际关系、信仰、价值观和各种动机所组成的复杂网络,而组成这一复杂网络基础的就是文化。忽视这些就会限制人类的创造力。所以发展并不是仅仅局限于物质形态上的,而是要给人以更多选择的形式。没有人文背景的发展只能是一种没有灵魂的经济增长,没有可持续性,也不会有发展潜力和远大未来。

  30年来,中国的综合国力得到巨大提升,国际影响特别是文化影响力已经今昔非比。中国“和平崛起”的观念具有接续传统、开创局面的重大战略意义,也从另一个方面证明了文化多样性的重要价值。我们应该思考如何根据自身的条件和特点,提出更为科学的理念,做好文化遗产和文化多样性的保护,为全人类文化的繁荣和发展做出贡献。

  (作者系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北京办事处文化遗产项目官员)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