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版:综合新闻 上一版3 4下一版
  版面导航

第1版
头版

第2版
综合新闻

第3版
书 法
  标题导航
常态中的不断超越
马海方新作展现京味风情
回声壁
2008年中国农村新闻人物评出
艺界短信
当代中国书法的年度记录与思考
优美歌声温暖灾区人民心灵
他为什么情寄上海?
“首都书画名家作品邀请展”在三峡画院举行




 中国文化报 >  2009-01-22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回声壁

  ■“如果我们不起诉追讨的话,这两件有可能是最后回‘家’的圆明园兽首,将于今年2月在法国被拍卖了。”

  ——67人律师团首席律师刘洋表示“将在法国进行起诉”。

  

  法国佳士得将于下月在巴黎大皇宫拍卖圆明园兔首和鼠首。日前,北京、浙江、陕西等地67名律师组成律师团,准备用法律手段阻止这两件兽首拍卖。追索海外流失文物,需要国人齐心协力,官方声明一言九鼎,民间行动亦不容小觑。

  

  ■“有人也问我,说你做这个事跟精卫填海一样,个人用一点劲管用吗?我认为根本不管用,你就这一点破钱,即便真正的大商人,进入福布斯的,他挣那些钱,也救不了多少中国文化。只有全民觉悟了才能救,可是你等全民觉悟了,很多东西就没有了。现在只能说,我们谁看到了谁就去做,能做多少就做多少。”

  ——冯骥才说“一个民族如果对自己文化没神圣感,就完了”。

  

  知其不可为而为之,这是一种孔子式的执拗,也是一种堂·吉诃德式的悲壮,冯骥才身上亦兼而有之。由作家、画家到文化遗产抢救保护工作者,最近又被聘为国务院参事,冯骥才的影响力越来越大。随着觉悟者日渐增多,保护文化遗产想必不是“大战风车”,一定能在困境中迎来希望。

  ■“画家可以有国界,但作品是没有国界的,画家的作品应该由全世界来评判。对我来说,送给新加坡也好,送给上海、香港也罢,都是让世界的美术爱好者了解、分享我的艺术。”

  ——吴冠中说“作品没有国界”。

  

  吴冠中将113幅作品捐赠给新加坡美术馆,众说纷纭,甚至有人质疑他不爱国。上世纪80年代,德国大收藏家路德维希夫妇向中国美术馆捐赠了毕加索作品,可曾有人说过路德维希不爱德国?想捐给谁,捐到哪里,是吴冠中的自由,与“爱国”无涉。

  

  ■“她是我深爱的女儿,就像小时候我给她洗澡一样。作为父亲,就是把她完美的体形准确地勾画下来,然后与心中的东方女神形象对接,创作出唯美的艺术作品。”

  ——画家李壮平谈女儿当裸模。

  

  父亲画女儿裸体,是冒天下之大不韪。来自四川德阳的画家李壮平以女儿李勤为模特,创作了一组油画“巫山神女”,近日在重庆展出时备受争议。有人说“唯美的画面让人感动”,有人说“请女儿当裸模是噱头”,更有人说“看着女儿的裸体画画是反伦理”。李壮平着实勇气可嘉,若以“最好的善意”揣测,艺术家理应怀有如是赤子之心。

  

  续随子 点评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