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版:读 图 上一版3 4下一版
  版面导航

第1版
头版

第2版
综合新闻

第3版
书 法
  标题导航
“艺术游民”的丝路情结
他在探索中国式油画
姚三石印象
寻找“状态”




 中国文化报 >  2009-01-22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他在探索中国式油画
——记油画家王毅
  地球的警告(油画)王毅

  徐茂权

  欣赏王毅的作品,你会被一种雄浑的气魄所感染,更会被画面表达的那种深刻的人文关怀所触动。

  在王毅“地球”系列作品前,我们追溯人类生活的起点,那些社会问题活生生地浮现在我们的思绪中。《地球的警告》、《地球的眼泪》是王毅的代表作,画面表达出来的那种张力让人窒息,环境危机的问题让人不寒而栗,任何文字在画面前都显得那么苍白。

  王毅作品中的气与势首先来自于他对中国文化的理解。王毅喜欢黑色,他认为黑色是色彩积层之极。在他的作品中,色彩不是从属,他将色彩作为形式由“象”提升到“气”的外在手段,实现了对物象本身的超越。

  其次,王毅的每幅作品都能把他的情感宣泄得淋漓尽致。这种情感是画家艺术探索之厚积薄发,是经历了太多苦闷、彷徨、压抑之后的一种淋漓尽致的挥洒。此外,王毅不注重作品表达形式的唯美,而是注意作品中的人文关怀和批评现实的精神。

  苏弗皮尔曾经对吴冠中说:“艺术有两条路。小路悦人耳目,大路震人心魄。”王毅选择的是后者。对于王毅而言,绘画就是他生活的全部。从具象到表现,从超写实主义再到抽象,不断求新求变,从未停止求索。

  王毅自幼学习绘画,24岁开始走上职业画家的道路。曾经为一顿饱饭而劳苦,曾经为拥有一间画室而梦想。然而生活的磨难丝毫没有让王毅放弃画笔,相反更让他在艺术探索上加倍努力,不断探索中国式油画。

  王毅在绘画的同时不断地梳理着中西方艺术发展的脉络,在这一过程中,既有对前辈大师成功的钦佩,又有对突破前辈、探索新路的困惑和苦恼。这“一画和一理”就是30载。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执着的探索让王毅对绘画语言有了深刻的理解。受中国传统文化的熏陶,结合自己对生活的理解,他把万事不离“气”的理念运用到了艺术上。王毅终于找到了自己的艺术之路。

  王毅的作品开始不断得到学术界的肯定,先后获得“中国杰出文化名人”、“中国文化终身成就奖”等荣誉称号。作品先后入选北京国际美术双年展提名展、“拓展与融合——中国现代油画研究展”、北京市文化创意产业博览会艺术中国全国画展等重要展览,作品先后被中国美术家协会、国内外友人收藏。

  在王毅的视角里,中国传统文化无处不在。王毅认为,世界万物皆缘于“气”。精由气托,神源于气,即精气神。神为天,地为精,气为道,亦为自然。人,顺应自然,方可天地人三者合一。

  王毅深谙儒家、道家思想,对后来传入中国的佛家思想也有一定研究。他认为道家思想主张的崇尚个性,对艺术创作大有裨益。

  王毅潜心研究矿物质、颜料、化学,他认为,西方油画将西方文化元素合理运用,产生了肌理、光影、造型之美。中国油画应是中国派油画。

  影响油画面貌的是艺术语言和文化因素,中国艺术家的艺术语言应该有中国文化特征。油画技术传入中国百年,已经初步形成了自己的面貌,但是中国特征还不突出。具体说来,就是画面痕迹所表达的形象趣味,精神气度所指导的画面精神表达,情调、趣味的表达都要有中国特征,这才是真正意义上的中国油画。中国油画的未来发展,必须要按照中国的思维逻辑,必须要释放中国传统文化的底蕴,才能更成熟、更有高度、深度及广度,才能影响世界。

  正是由于王毅把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理解融进了他的思考,其作品具象也好,抽象也罢,画面语言震颤着观者的心灵。

  王毅认为,艺术品要高于生活,必须要有好的精神面貌充实画面,气、势、灵、魂、骨、气要统一在画面中。

  谈到艺术上的价值问题,王毅也有他自己的理解。他认为,文化的时代性与传统有机结合才有作品的高度,这样的作品才有创造性及影响力。

  对于学习,王毅认为师法自然和师法古人同样重要。我们期待王毅带来更多的油画杰作……

  地球的遗书(油画)王毅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