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新华社消息 在近日开展的“整治网络低俗之风”专项行动中,教育部加强校园网和校内上网场所管理,大力建设校园网络文化,加强上网教育和引导,为近1亿学生网民打好抵制网络不良信息侵害的预防针。
教育部有关负责人近日表示,目前,在我国2.98亿网民中有9894万学生网民。他们正处在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形成的重要时期,容易受到网络低俗内容等有害信息的影响和侵蚀。
为了保护青少年的精神净土,近年来,教育部大力加强校园网络管理。各高校早在2005年就加强了对BBS论坛的建设和规范管理,有效遏止了校园网上有害信息的传播,学生网上行为的社会责任感和网络道德约束逐步建立,校园网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更加显著。
全国“整治网络低俗之风”专项行动开展以来,各地大中小学生、家长、教师对整治网络低俗之风坚决拥护与支持,对网络低俗内容对青少年的精神腐蚀深恶痛绝,强烈谴责不法运营商靠低俗内容等有害信息赚取黑心钱。
“在这次专项行动中,广大师生既是参与者,也是受益者。”教育部负责人说。这次专项行动取得了明显成效,网络空间得到净化,青少年通过网络学习科学技术、陶冶精神生活时受到的不良干扰明显减少,广大教育工作者和家长无不拍手称快,纷纷表示希望专项行动深入开展下去,彻底清除网络低俗内容的危害。
在此次专项行动已取得成果的基础上,教育部计划继续结合校园网络信息安全管理工作,进一步做好网上不良信息的清理和防范;加强校园网络文化建设和管理工作,开发学生欢迎、积极健康的校园网络文化精品;深入开展学生安全文明上网培训工作,把网络道德和网络法规融入到相关课程中。
这位负责人强调,教育部将加紧研究制定加强高校校内上网场所管理意见,规范高校校内上网场所管理和校园网使用秩序。(吴 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