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1月16日,从福建泉州市“闽南侨批”调研座谈会传出消息,“闽南侨批”有望入选“国家文献档案遗产”。
据悉,闽南语里称“信”为“批”,侨批,即海外华侨寄回家乡的信或款。作为全国著名侨乡,泉州是“侨批”的重要接收地。100多年前,大量闽南人出洋前往东南亚的菲律宾、新加坡、马来西亚、印尼等国家和地区谋生。在通信相对闭塞的年代,华侨们唯有靠侨批传递平安音信、寄血汗钱回家。小小侨批,不仅见证了海外华侨的移民史和艰苦奋斗史,更折射出不同历史时期泉州的经济、社会生活和海内外交流情况,闽南习俗等中华传统文化也能在其中找到大量的痕迹。
经过对既有收藏的审阅,国家档案局专家组认为“闽南侨批”是珍贵的记忆遗产,应当予以重视和保护,建议市档案馆申请“国家文献档案遗产”,并进一步完善侨批的收藏工作。此前,在首届闽南侨批研讨会上,与会专家便已开始探讨侨批申请“国家文献档案遗产”事宜。
(叶舒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