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线女率弟子展示红派粤剧艺术
本报讯 2008年12月25日,由广州市文化局主办、广州市红线女艺术中心承办的“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红线女粤剧艺术作品展演”于当晚在广州友谊剧院隆重上演。广东省省长黄华华代表广东省人民政府并以个人名义发来贺信。省政协主席陈绍基,省委常委、广州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朱小丹,省委常委、宣传部部长林雄,广州市市长张广宁,市政协主席朱振中,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王晓玲以及香港八和会馆主席汪明荃等领导和嘉宾1500多人到场祝贺。香港凤凰台著名军事评论家、红线女之子马鼎盛也出席了晚会。
黄华华在贺信中对红线女的艺术成就表示衷心祝贺,并期待她再创佳绩。贺信说:“粤剧是根植于岭南厚土的一门古老而优秀的艺术,一直以来,它以独特的地域性、民间性、历史性及艺术特征,承担着维系、联络、感化粤族乡邻,衍传岭南文化意蕴的重要功能。可以说,凡有粤族华人的地方,凡习粤语识粤音之人之地,便有粤剧的踪影。粤剧已经成为岭南文化的一种象征,在世界范围内产生着广泛而深刻的影响。而您作为粤剧艺术之大家,在粤剧的推陈出新、发扬光大,在使粤剧在延续中流传,在流传中发展,在发展中再度焕发新的艺术光彩等方面,进行了辛苦的探索,作出了重要的贡献。”
王晓玲致辞时说,广州举办“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红线女粤剧艺术作品展演”,由红老师和她的学生们同台献艺,既是红老师优秀艺术作品的一次综合展示,也是红派粤剧艺术薪火相传、发扬光大的充分体现,对振兴粤剧事业、弘扬岭南文化、建设全省“首善之区”,具有重要的历史和现实意义。她希望广大文化工作者以红老师为榜样,学习她献身艺术、献身人民的奉献精神,学习她开拓创新、一丝不苟的艺术追求,学习她诲人不倦、甘为人梯的高尚情操,创作出更多更好的艺术精品,为推动广州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作出更大的贡献。
红线女在舞台上一亮相,立即引来满堂喝彩。只见她神采奕奕,高歌一曲《水乡桥韵》。这是红线女2007年的作品,通过珠三角路桥变化来歌颂祖国建设日新月异的面貌。演出最后,红线女的一曲《昭君出塞》将演出带进高潮,现场响起持久的掌声。
当晚的演出阵容还包括一批活跃在当今舞台前沿的红线女的学生,有曹秀琴、郭凤女、欧凯明、苏春梅等,演出节目有《关汉卿》、《李香君》、《焚香记》等红派优秀剧目精选唱段。马鼎盛也为晚会带来一曲充满爱国主义情怀的粤剧《赛龙夺锦》片段。演出的粤剧动画电影《刁蛮公主戆驸马》是2004年由红线女主导创作的,在丰富粤剧表现手段、开拓传播途径、争取更广泛的观众群体等方面具有十分积极的作用和意义。(广 文)
本报讯 以“花开三十意正浓”为主题的中国改革开放30年优秀电视剧歌曲盛典暨广州市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文艺晚会于2008年12月6日晚在广州体育馆落下帷幕。这一活动是为纪念中国改革开放30年,由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中共广州市委和中国电视艺术家协会联合主办,中共广州市委宣传部、广州市电视台、中国宋庆龄基金会影视制作中心和广州市文学艺术联合会承办的。
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国文联主席孙家正和中国文联党组副书记、副主席覃志刚,文化部副部长、中国文联副主席陈晓光,中央国家机关工委党组副书记俞贵麟,中共广东省委常委、广州市委书记、广州市人大常委会主任朱小丹等出席了晚会。
30年来,中国的经济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中国的电视业也得到了蓬勃发展。30年来,广大电视艺术工作者创作了无数为观众所喜爱的艺术形象和电视剧作品,构成了一道亮丽的文艺风景线,而伴随着这些优秀的电视剧作品也诞生了一批脍炙人口的电视剧歌曲。中国改革开放30年电视剧歌曲盛典晚会旨在以文艺的形式,热情讴歌中国改革开放30年所取得的举世瞩目的辉煌成就,进一步坚定人民群众坚定不移地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的信念。晚会以歌的旋律唤醒记忆,并以影像手段呈现广州城市建设在“80年代”“90年代”“21世纪”三个不同时期的巨大变化,用具象的视觉符号扩展时空、营造年代氛围,让人们身临其境,通过再次唱响电视剧《外来妹》、《情满珠江》、《渴望》、《蹉跎岁月》等主题曲的优美旋律,唤起人们心灵深处难以忘怀的经典记忆。
中国改革开放30年优秀电视剧歌曲评选活动自2008年7月启动以来,受到社会各界人士的广泛关注和支持。在2008年10月31日举行的研讨会上,专家们从300多首优秀电视剧歌曲中推选出90首作为候选歌曲,并在媒体上公布,通过电台直播、专家研讨等形式使人们产生共鸣。众多创作者、欣赏者带着感情、责任来关注中国电视剧歌曲发展之路,专家们思想的碰撞与聆听者心灵的共鸣为中国电视剧歌曲的发展注入了新鲜的血液。
在“花开三十意正浓”盛典晚会上,揭晓了“30首优秀歌曲”“优秀词作家”“优秀曲作家”“优秀演唱者”等奖项。电视连续剧《蹉跎岁月》主题曲《一支难忘的歌》等30首深受全国人民喜爱的歌曲被评为“改革开放30年最优秀电视剧歌曲”,乔羽等被评为优秀词作者,王立平等被评为优秀曲作者,杨洪基等评为优秀演唱者。
此次盛典规格高、规模大,名家荟萃、明星云集、气氛热烈。乔羽、阎肃、张和平、赵季平、张千一、雷蕾等音乐创作名家,王扶林、胡玫等知名电视剧导演,宋春丽、朱时茂、王思懿等知名影视演员莅临现场。杨洪基、关牧村、蒋大为、刘欢、孙楠、韩红等老中青三代歌星登台倾情献唱。
对于在广州举办中国改革开放30年电视剧歌曲盛典,主办单位之一的中国电视艺术家协会党组副书记、秘书长王锋表示,广州作为改革开放的前沿地,不少文艺精品诞生在此,《外来妹》、《商界》、《情满珠江》、《和平年代》等一批广受群众欢迎的电视剧就是其中的卓越代表。“我相信,此次电视剧歌曲推选活动选在广州举办,是非常正确的选择。”
广州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王晓玲表示,盛典不仅是中国电视艺术的盛事、中国乐坛的盛事,也是广州市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的重要内容,更是广州展示城市形象、提升广州城市文化软实力和建设广东“首善之区”的良机,要借此次活动让全国人民进一步了解广州,感受广州的现代和激情,激励全市人民为进一步提升广州城市文化软实力,加快建设全省“首善之区”而努力奋斗。(广 文)
改革开放30年优秀电视剧歌曲评选揭晓
孙家正出席颁奖盛典
穗港澳舞蹈交流活动举行
本报讯 为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进一步促进广州、香港、澳门三地的群众舞蹈艺术共同发展,开拓群众舞蹈艺术创作视野,提高三地舞蹈艺术的创作、编排和表演水平,2008年12月20日至21日,由广州市文化局、广州市文联联合主办,市群众艺术馆、广州歌舞团承办的“穗港澳舞蹈交流活动”在广州市成功举行。
2008年12月20日,在广州歌舞团剧场举办了“穗港澳舞蹈交流晚会”。广州市文化局副局长张润华、市文联专职副主席周国英、香港国际艺联有限公司董事长陈宝珠等穗港澳舞蹈界、群文界的领导、专家、学者出席了舞蹈交流晚会。
周国英在晚会上讲话。她说,穗港澳三地群众舞蹈交流活动是改革开放30周年以来首次在广州举办的艺术交流活动,对三地的群众舞蹈艺术发展有深远的意义,希望三地的群众舞蹈艺术进一步加强交流,共同发展繁荣群众舞蹈艺术事业。
舞蹈交流晚会上,香港舞蹈协会表演了朝鲜舞《长鼓敲起来》、中国舞《意,随风》、爵士舞《Santa Monica》、现代舞《千世》、现代民间舞《火鸟》、《纯真的终结》6个节目,澳门舞蹈协会表演了现代芭蕾《时间对比》、当代舞《海歌》2个节目,广州市群众艺术馆选送了女子群舞《渔舟唱晚》、四人舞《卫士》、街舞《阳光总在风雨后》和女子群舞《乞巧韵》等舞蹈节目。
次日,在广州市群众艺术馆海珠分馆举办了“穗港澳舞蹈交流活动研讨会”。来自广东、广州、香港及澳门舞蹈界、群文界的领导、专家、学者及舞蹈界的同行们,共同回顾了改革开放30年来三地的群众舞蹈艺术事业发展历程及艺术创作成果,并就国内外群众舞蹈的时代性、艺术性、流行性及三地群众舞蹈艺术活动的普及、推广、开展,交流了各自的经验及做法。与会人员纷纷表示此次活动是一次难得的学习机会。(王雪梅)
广州市召开第七次文化发展战略研讨会
回顾文化建设成绩
探讨文化发展战略
本报讯 日前,由广州市委、市政府主办的广州市第七次文化发展战略研讨会在广州白云国际会议中心举行。会议的主要任务是,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认真总结改革开放30年来广州文化建设取得的成绩与经验,紧紧围绕推动广州科学发展、建设全省“首善之区”的目标,研究探讨新时期广州面向世界、服务全国的文化发展战略,形成和完善提升城市文化软实力的新思路和新举措,努力开创广州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新局面。广东省委常委、广州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朱小丹,人民日报社副总编辑陈俊宏出席会议并讲话,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王晓玲在会上作主题报告。研讨会由副市长徐志彪主持。国家有关部门、中央主要媒体领导和上海、湖南、杭州、深圳等地宣传文化主管部门负责同志,海内外相关领域知名专家学者,广州地区有关专家学者约200人参加会议。
朱小丹在讲话中指出,广州是一座拥有2200多年历史的文化名城,具有丰富的历史资源和文化积淀,是岭南文化的中心地、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发祥地、近现代革命的策源地和改革开放的前沿地,在文化建设上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近年来,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市委、市政府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认真落实中央和省委、省政府关于加强文化建设的一系列部署要求,努力塑造城市先进文化品格,广大人民群众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进一步巩固,文化建设取得长足进步:文化投入力度不断加大,文化基础设施建设成效明显,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日益完善;文化艺术活动精彩纷呈,艺术创作表演成果丰硕,群众文化生活更加丰富多彩;文化体制改革稳步推进,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协调发展;文化遗产保护与开发得到有力加强,对外文化交流空前活跃;优秀文化人才不断涌现,群众文化素养和城市文化品位显著提升,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工作取得重要成果,为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朱小丹强调,经过30年的改革与发展,广州已经站在一个新的历史起点上,在推动广州科学发展、建设全省“首善之区”的进程中,广州的文化发展面临新的形势和任务。要从全局和战略的高度,充分认识新形势下加强文化建设的极端重要性,加深认识加强文化建设、促进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内容,是推动广州科学发展、建设全省“首善之区”的必然要求,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的客观需要。要坚持以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核心,以提升文化品位、增强中心城市文化软实力为目标,继续解放思想,坚持改革开放,强化“首善”意识,提升引领能力,努力把广州建设成为文化服务完备、文化产业发达、文化人才荟萃、文化体制完善、文化实力雄厚、文化品质先进的区域文化中心,为推动广州科学发展、建设全省“首善之区”提供不竭的精神文化动力。
朱小丹提出,要从五个方面进一步推进广州文化建设。一是着力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把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作为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首要任务,贯穿于文化建设的各个方面,努力在全社会形成统一的指导思想、共同的理想信念、强大的精神支柱和良好的道德规范。坚持不懈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宣传教育和实践活动,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坚持不懈加强理想信念、世情国情省情市情和形势任务教育,引导广大干部群众牢牢把握科学发展主题,大力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和“敢为人先、奋发向上、团结友爱、自强不息”的新时期广州人精神。二是进一步健全和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坚持以人为本、服务群众的宗旨,积极推动文化发展成果惠及全市人民。高起点、高标准推进体现广州历史文化传统、具有岭南特色、反映时代气息的大型城市标志性文化设施建设,形成城市文化建设新亮点;进一步加强公共文化设施建设,形成布局合理、设施先进、功能完善、覆盖城乡的公共文化服务设施体系;科学配置公共文化资源,积极推动文化资源向农村和基层倾斜,逐步实现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广泛开展公益性文化活动,在社区、乡村、企业、校园和军营搭建公益性文化活动平台,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群众性文化活动;利用信息化手段整合全市公共文化服务资源,创新公共文化服务方式,提高公共文化服务水平。三是不断提高市民素质和城市文明程度。坚持用社会主义荣辱观引领社会风尚,广泛深入开展“爱国、守法、诚信、知礼”的现代公民教育,切实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积极拓展城乡社会志愿服务活动和各类社会公益活动,培育知荣辱、讲正气、促和谐的良好社会风尚;着眼于增强公民社会责任意识,深化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教育,提高公民道德建设水平;深入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继续抓好文明家庭、文明社区、文明街道、文明村镇、文明单位、文明行业创建工作;继续大力推进“迎亚运、讲文明、树新风、促和谐”全民活动。四是以改革创新推动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协调发展。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创新文化管理体制机制,进一步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建立和完善富有活力的文化管理体制和文化产品生产经营机制,形成有利于出精品、出人才、出效益的文化发展环境,促进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协调发展。五是加强历史文化名城资源的挖掘和保护。将历史文化保护利用与城市现代化建设紧密结合起来,更加重视对岭南优秀传统文化的发掘、保护和利用,用文化保留城市记忆,彰显城市文化底蕴。
朱小丹要求,全市各级党委、政府要把文化建设放到经济社会发展的全局来认识和把握,增强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提升中心城市文化软实力的紧迫感和责任感,按照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体布局的要求,把文化建设纳入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切实履行好加强领导、统筹协调、分类指导、检查落实的责任。
陈俊宏在讲话中指出,广州市自1986年以来连续7次召开文化发展战略研讨会,邀请文化研究的专家学者和文化部门、单位的负责同志共商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改革发展大计,充分表明了市委、市政府加快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的战略眼光和实际行动,表明了市委、市政府适应时代发展新要求、顺应人民群众新期待的战略思路和工作部署。面对当今世界经济全球化、社会信息化、文化多元化深入发展的新形势,广州有着2200多年的深厚文化底蕴,是岭南文化中心地、发源地,是中外文化的交汇点、撞击点、融合点,具有鲜明地域特色和时代风貌的城市文化,在加快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建设全国文化强市上具有独特优势。陈俊宏希望广州在继续解放思想,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创新文化发展理念,进一步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把文化建设切实作为一个新的经济增长点,作为新一轮大发展的战略支点,促进经济与文化相互支撑、共生共长;创新体制机制,推进自主创新,打造更多的文化品牌,提供更多的文化精品和文化服务;运用好国际国内两种文化资源和文化市场,把“引进来”和“走出去”更好地结合起来,在形成中华优秀文化的持久影响力等方面,积极探索、勇于实践、有所作为,为全国提供新鲜经验。
王晓玲在讲话中指出,广州新的文化定位要以世界先进城市文化发展水准为标杆,着力加快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促进城市现代化产业体系的建立;着力提高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水平,促进以人为本的宜居城市建设;着力繁荣发展传统与现代相结合、开放与创新相统一的当代岭南文化,使广州成为面向世界、服务全国,具有重要影响力和较强辐射力的文化名城和大珠三角重要的区域文化中心。(宣 文)
请到《文化驿站》来做客
驿站,古代供传递官府文书和军事情报的人或来往官员途中食宿、换马的场所。而此刻,驿站或是云山深处一间清雅的茶舍,或是茫茫草原上一个宁静的蒙古包,或是闹市中一个时尚的酒吧、一个很有情调的咖啡馆,甚至是路边的大排档,三五知己、匆匆过客,或品茗、或抒怀、或聆听……这就是我们的《文化驿站》。
优秀文艺家是一个城市的眼睛,一个时代的精英。为了更好地宣传广州地区的文艺家,推动本土文化发展,进一步树立广州市文联的良好形象,为广州建设全省首善文化之区多做贡献,从2008年11月16日起,广州市文联与广州电台合作,逢周日晚19:30至20:00在FM96.2广州电台新闻资讯广播开办了一档立足于广州本土文化生活,以文化资讯,文艺赏析,文学家、艺术家访谈为主要内容的文化节目——《文化驿站》,以大众喜闻乐见的形式,介绍广州的文化动态、文艺作品和艺术家,推动本土文化建设。
节目开播至今,已经成功访谈了广东省文联副主席、广州市文联党组副书记、广东省音乐家协会主席、广州市音乐家协会主席、著名作曲家刘长安,广州市电视艺术家协会副主席、广州市话剧团著名演员郭东文,广东省民间文艺家协会副主席、广州市民间文艺家协会主席曾应枫,中国音乐家协会理事、中国电影音乐学会副会长、中国流行音乐学会副会长李海鹰,广州市话剧团著名演员王虹等文艺家。精辟的提问,风趣的对答,像磁铁一样吸引住了广大听众,这档新生节目很快受到了听众的关注和支持。据央视索福瑞媒介研究有限公司调查数据显示,开播一个月来,《文化驿站》收听率已位居广州地区同时段节目第一名和广州地区所有节目前50名。(创研部)
2008年广州市区、县级市文联工作总结表彰联席会议
本报讯 为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广州市文联以“推动文艺繁荣,服务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为主题,2008年12月23日在从化市文轩苑举行“2008年广州市区、县级市文联工作总结表彰联席会议”。广州市文联党组副书记刘长安,广州市文联专职副主席周国英,广州市文联党组成员、秘书长唐平, 以及来自12个区、县级市文联主席、企业文联、基层(街道、地区、镇、村)文联、市文联机关各部室负责人90余人参加会议。
会议由周国英主持,刘长安作了关于《精心打造文化活动品牌,提升文联创新服务水平》的讲话,唐平宣布了广州市文联《关于表彰2007——2008年度广州市区、县级市文联工作先进单位的决定》。刘长安、周国英、唐平等分别为获奖单位颁奖。
据介绍,荔湾区文联、萝岗区文联获“创新文联工作·基层文联建设突出贡献奖”;番禺区文联、越秀区文联获“创新文联工作·基层文联建设先进单位”;番禺区文联、越秀区文联、白云区文联、天河区文联、海珠区文联、沙湾镇文联、南村镇文联、白云地区文联获“创新文联工作·精品活动优秀组织奖”;黄埔区文联、花都区文联、南沙区文联、从化市文联、增城市文联获“创新文联工作·精品活动组织奖”。刘长安还向新成立的萝岗区夏港地区文联、萝岗地区文联、九龙镇文联及荔湾区海龙地区文联颁授牌匾。
同日下午召开了“2008年广州市区、县级市文联工作交流研讨会”,各区、县级市文联领导分别就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体会、2009年文联工作设想及对市文联组联工作的意见和建议作了发言。周国英对各单位所取得的成绩给予高度肯定,最后感谢大家对文联工作提出的宝贵意见和建议,希望各级文联在今后的工作中,解放思想,深入贯彻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总结经验、创新思路、提高服务,努力开创广州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新局面。(王雪梅)
解放思想 创新思路
广州市文联召开区、县文联工作总结表彰会议
广州举办高级文艺人才理论研修班
本报讯 2008年12月24日至26日,“2008年广州市高级文艺人才理论研修班”在从化市文轩苑举办。广州市各文艺家协会、学会、研究会、各区、县级市文联主要负责同志,全市各艺术表演研究团体的主要负责同志以及文艺骨干,市电视台、电台、出版社和市文联系统具有副高以上专业技术职称的文艺创作研究人员、文艺名家等共160多人参加。
广州市高级文艺人才理论研修班是由广州市文联总体规划、体现广州市文联工作特色的四个品牌活动之一,每年举办一次,旨在为广州市培训文艺理论研究及表演人才,提高本市文艺工作者的理论水平,为广大文艺工作者和文艺骨干提供学习、交流的平台,提高文艺工作者的综合素质。该活动是提升广州城市文化软实力的一个有利举措,为繁荣该市的文艺创作、建设文化广州发挥了积极作用。经过广州市文联近10年的不懈努力,此研修班在广州市文艺界已有一定影响,并被市人事局认定为广州市公务员培训和专业技术人员进修的一项常设课程。
本次研修班为第九届,开幕式由广州市文联党组成员、专职副主席吴东峰主持,广东省文联副主席、广州市文联党组副书记刘长安作了动员讲话。刘长安重申了研修班的宗旨、目的和意义,谈到了广州市文化建设的现状,市文联工作的情况以及文艺工作者在新时期所肩负的历史重任,勉励全体学员珍惜学习机会,提高理论水平,拓宽视野,为建设文化广州多作贡献。
本届研修班邀请了中国流行音乐学会副会长、著名作曲家李海鹰,上海市艺术创作中心主任毛时安,中国人民大学哲学系教授牛宏宝,国家税务总局法规司巡视员丛明4位专家莅临讲课。
4位专家分别以《如何创造流行》、《时代、艺术和我们》、《现代性文学及其三副面孔》、《2008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及2009年经济情况预测》为题作了演讲。讲座的内容涉及音乐、文学、美学、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情况等方面,内容丰富,信息量大。(方土福)
2008年广州市高级文艺人才理论研修班
清平乐·贺新春
——广州地区艺术家代表团
瞿 琮
珠江流韵,
南国风有信。
越秀一枝赠好运,
翘楚英姿才俊。
芳俏迎新百家,
香凝可敌天涯。
携来五羊春色,
艺苑耸叠春花。
本报讯 由中国文联主办、全国11个文艺家协会协办的“百花迎春——中国文学艺术界2009春节大联欢”活动,1月10日在人民大会堂举行。受中国文联委托,广州市文联组织了由张良、郑秋枫、刘长安、瞿琮、陈小奇等著名艺术家组成的“广州地区艺术家代表团”赴京出席活动。应邀出席中国文联八届四次全委会的广州市文联主席李锦源也参加了大联欢活动。从广州成长起来并走向全国的著名作曲家李海鹰、著名歌手毛宁、陈明等也应邀加入“广州地区艺术家代表团”。这是中国文联首次邀请广州、上海、北京3个城市的文联各自组成艺术家代表团出席“百花迎春大联欢”活动。
今年喜逢伟大的祖国六十华诞,也恰逢中国文联六十周岁生日。本次“百花迎春大联欢”因此洋溢着特别浓郁的喜庆气氛,整个活动表现出我国老中青三代艺术家躬逢盛世、团结奋进、共谱华章的豪迈情怀,为数九寒天的京城带来浓浓的春意。
广州的艺术家们作为嘉宾被安排在整个大联欢文艺节目的《序》中,向首都文艺界人士和全国文艺界代表拜年。著名电影演员张良代表广州艺术家朗诵了由词作家瞿琮创作的词一首。(唐 平)
广州艺术家赴京“迎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