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立春之后的中国有一个来自联想的消息非常引人关注——联想创始人、联想集团董事柳传志重新担任该集团董事局主席。大家共同注意到的一个事实是,2008年第三季度,联想亏损了9700万美元,虽然柳传志强调,管理层的调整并不意味着联想会偏离成为一家国际性公司的道路,但是众多评论还是把柳传志的再次掌舵,看成为联想回归本源的风向标。
品牌中国产业联盟秘书长王永披露,品牌中国产业联盟的主席艾丰有一次和柳传志聊天,艾主席问柳传志,为什么IBM这样一个著名的世界500强做PC都不赚钱,联想凭什么就一定能赚钱?柳传志回答说,IBM做PC,相当于穿着西装炸油条,本来炸油条的利润就低,还要花高价去干洗西装,成本太高,所以不赚钱。而我们是穿着工作服炸油条,成本低呀。利润一样,谁能控制成本,谁就能盈利。
柳传志的回答不无道理,但前提是世界经济风平浪静。当金融危机袭来时,依靠控制成本赚来的微薄利润是经不起折腾的。还有,为了让炸油条“国际化”,就必须用穿工作服炸油条赚来的钱去养那些穿西装的管理者,而他们的薪水是炸油条工人的几十倍甚至几百几千倍。本土经理人和国际管理者之间的矛盾势必越来越深,经济条件好的时候还能忍受,经济不景气的时候,问题就暴露出来了。本土经理人认为,国际管理者们没什么了不起的,否则也不至于被我们并购。而在国际管理者们的眼里,本土经理人都是些“土鳖”,而他们的管理体系是这些“土鳖”搞不明白的。所不同的是,我们没有退路,而所谓的国际管理者们则是在油条实在炸不下去的时候,还可以拍屁股走人,或者改行做蛋糕了。因此,王永认为,联想今天的亏损其实是卖油条国际化的错。人家之所以到中国来搞国际化,是因为中国有着他们梦寐以求的巨大市场,有利可图。而我们没有把最好的资源放到国内,非要把卖油条这种低利润的生意国际化,无形中增加了操作难度和运营成本。
由此笔者再联想到中国文化的“走出去”。人家外国演出团体来中国,往往都是要赚钱的。美国百老汇拿到中国来演出的节目,也是在本国自生自灭的演出市场中历经千锤百炼的畅销剧目,一边赚着钱,一边形象地传播了美国文化。我国拿到国外的演出一般分为两类,一类是公益性的,属于形象宣传,需要政府和有关机构投入扶持;另一类是商业演出,应该是能够获得利润的。刚刚结束了欧洲商业巡演的广州战士杂技团的杂技《天鹅湖》,即是一个成功的范例。如果一个连国内巨大的演出市场都占领不了的剧目,总是依赖着政府全额出资补贴才能走出去,那么演出的市场意义何在呢?占领国外演出市场的基础,应该是国内演出市场的成功积累,正如柳传志所言:联想目前采取的措施,是为了确保在当前的环境下实现更好的增长,但联想国际化的目标没有改变。或许从联想的经验中,我们能得到些许的感悟吧。
汪 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