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月初二,春寒料峭,温州市泰顺山城被漫天雨雪笼罩得灰蒙蒙,然而在联云乡箬阳村里却锣鼓喧天,欢声笑语,人群簇拥,里面舞得热情,外边瞧得热闹,整个村庄竟似感觉不到冬日的寒意,只有幸福在荡漾。泰顺县民间灯舞春节巡回演出活动在这里打响了祝福的头炮。
箬阳村表演的是来自大安乡下后垟村的龙凤狮子灯。龙凤狮子灯形成于明万历年间,至今有近400年历史。此灯舞有龙、凤、狮子各一对,分别与龙珠、花篮、狮球相配。舞蹈动作刚柔相济,舞蹈形象生动传神,充分表现出龙的神武、凤的美丽、狮的活泼。乐队用唢呐、鼓、大锣、小锣等乐器伴奏,音乐随着舞蹈的起伏时而激烈时而抒情。村里许多七八十岁的老人也纷纷赶来观看精彩的表演,他们乐呵呵地说:“舞得真好,很多年没看过了,这样才有年味!”
为展示泰顺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取得的丰硕成果,激励全县人民为全面建设新农村多作贡献,泰顺县委宣传部、泰顺县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决定在2009年春节期间,由县文化馆和县非遗中心精心组织符合农民口味的传统民间灯舞小队,到36个乡镇进行巡回演出,让全县人民过一个欢乐、喜庆、祥和的春节。此次组织的民间灯舞队共有5支,除了大安乡的“龙凤狮子灯”之外,还有罗阳镇的“八宝灯”、雅阳镇下村的“马灯”、仕阳镇朝阳村的“碇步龙”、雪溪乡的“龙灯”。
这些民间灯舞都有极其浓郁的艺术特色和浓厚的乡土气息。“八宝灯”是集歌、舞、乐于一体的民间灯舞,形成于清乾嘉年间,距今已有200多年历史。灯舞以8位少年扮做八仙状,手执以八仙法器为原型的灯具,边唱边舞。“碇步龙” 的最大特征是能在碇步上舞,它创于清嘉庆三年,该舞从开龙门到关龙门,共有60多套动作,舞姿矫健而灵活。“马灯”源于明末清初,至今有370多年历史。该马灯有两生、两旦、两马、两狮、六盏灯,灯既像风铃又像花,跑时能转动叶子,白天时显得灿烂多姿,到了夜间点上灯,流光溢彩,绚丽夺目。而雪溪的舞龙也不逊色,舞蹈刚猛激烈,粗犷带劲。这五个民间灯舞都是泰顺县优秀的本土舞蹈,然而在现代时尚文化冲击和人们价值观念改变下,都曾陷入了濒临失传的边缘。在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的努力挖掘和精心保护下,这些民间艺术焕发出了新生的光彩。如今八宝灯、雅阳马灯、碇步龙、龙凤狮子灯等都被列入了第二批县级和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碇步龙和龙凤狮子灯正在申报第三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这5支民间灯舞表演队从正月初二至十三,深入到了全县36个乡镇的72个村进行巡演,正月十五汇集在县城进行元宵大汇演。灯舞表演队的近百名演员大多为业余民间艺术爱好者,有学生、商人、外来务工者和当地农民,为了这份推广民间艺术的执着和热情,他们牺牲了与亲人团聚的快乐,将祝福融入到了舞中和歌里,为乡亲们送去暖融融的祝福,送去热腾腾的年味。(夏灵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