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版:综合新闻 上一版3 4下一版
  版面导航

第1版
头版

第2版
综合新闻

第3版
美文/副刊
  标题导航
中国流失海外文物何时能回家
才高八斗德几斗
抢抓机遇 全面提速
加强机关党的建设 为推动社会主义文化
大发展大繁荣提供坚强的思想政治和组织保证




 中国文化报 >  2009-02-24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才高八斗德几斗

  麻中蓬

  今年,中国工程院在新增选60名院士时,增加了“品行端正”的要求,学风道德首次进入院士评选标准。原以为会得到社会普遍认可的规定,甫一执行,便受到无端质疑:有人认为学术归学术,道德归道德,过分强调“品行”,会排挤偏才、怪才等。

  此争议不足一月之时,便传来由浙江大学药学院博士后贺海波引起,其导师、浙江大学药学院院长李连达院士也涉及其间的论文“造假门”事件。

  至于李连达是否确实介入论文造假之中,此事为课题组“集体造假”还是贺海波个人所为,目前还没有定论。但随着事态发展,迷障被层层剥离,相信调查结果会说明一切。同时,院士兼职过多,为利益集团代言也成为社会诟责的焦点。

  近年来,受社会上浮躁心理和急功近利流风的影响,包括两院院士在内的科技界也出现了一些负面新闻,使院士形象大打折扣。个别院士道德的滑坡,几乎影响到院士群体的“生存”,以至于曾有全国政协委员因对院士作为不满而提出“解散两大科学院”的惊人建议!

  事实上,在普通民众心目中,两院院士不单是学术精英,在道德层面上,也都是人们敬仰的典范。可在个别院士身上却屡屡发生学术腐败、学术剽窃等斯文扫地的现象,多少有些令人费解。

  我们在用人上常讲“德才兼备”“以德为先”。也就是说,一个人再才高八斗,如果“品行不端”,他也不是社会所真正需要的人才。从这点来说,“品行端正”对院士来说,只能算是基本要求,它非但不“苛刻”,还需大力推进。笔者建议,我们不但在新增院士时要用这把“品德”的尺子去卡、去量,对已当选的院士,也要实施道德“回头看”,用这把尺子去复、去校。决不能因为个别院士的不光彩作为,而让整个院士群体甚至中国科学界蒙羞。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