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版:书 法 上一版3 4下一版
  版面导航

第1版
头版

第2版
视 界

第3版
专 题
  标题导航
新诗不宜写书法?
访书圣故地
传笔墨精神
个性与志气的“厮打”
文人书法三难




 中国文化报 >  2009-04-09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访书圣故地
传笔墨精神
中国国家画院书法精英班祭拜书法家王羲之
  沈鹏为金庭笔会开笔

  本报讯 (记者屈菡)青山环绕,苍柏相拥,在晋代书法家王羲之墓前,中国国家画院书法精英班的学员以及山东、浙江的书法家虔诚拜祭书圣王羲之。4月7日,由中国国家画院、浙江省嵊州市政府联合举办的第六届国际书法朝圣节开幕,首要一项便是在王羲之归隐地——嵊州金庭镇举行祭拜仪式。

  “中国书圣,金庭始祖。发迹琅琊,奋庸会稽……书法玄妙,世绪无及。金庭终隐,剡地增辉……”祭拜仪式上,中国书法家协会名誉主席沈鹏首先宣读了祭文,然后在场的百名书法家一起诵读了被誉为“天下第一行书”的《兰亭序》。

  王羲之出生在山东临沂,成名在浙江绍兴,在东晋永和十一年(公元355年),他弃官离郡,携妻带子,来到今天的嵊州金庭,并安居于此,直至终老。在他的墓碑正方写有:“晋王右军墓”,左右两侧的廊柱上则刻有:“一管擎天笔,千秋誓墓文”。此地已成为书法家怀念王羲之,探究其历史遗迹的地方。

  祭拜仪式结束后,书法家在金庭观内的书圣殿广场进行了金庭笔会。沈鹏先生挥毫为笔会开笔,写下七言绝句:“笔塚墨池惊鬼神,换鹅写善性情人。一千六百余年后,书圣陵前师本真。”沈鹏先生表示,历代有很多对王羲之的书法的评价,如:龙跳天门、虎卧凤阙。在他看来,王羲之书法所表现的最重要的是本真的性情流露。他的书法内容多是与亲人朋友之间的来往,写下的都是日常生活中的所想所感。他既是一个圣人,又是一个平常人,正是因为做到了真正平常人,才能达到圣人的境界。

  中国书法家协会理事、中国国家画院书法精英班导师助理曾来德表示,王羲之把汉字书写从实用引入到一种注重书法、讲究情趣的境界,将中国书法作为民族审美精神第一次推到了一种高度,从此后世得以在这个书法文化的海洋里陶醉并充实自己。此次书法精英班来到这里是一种实地考察,也是跟王羲之的一种无声对话,是对他笔墨精神的一次感悟。

  谈到后人如何继承前人书法遗风,沈鹏说:“当前很重要的一个问题是让大家懂得什么是高雅,什么是庸俗,提高全社会的书法艺术欣赏水平。”他表示,在这方面专业书法家有很大的责任。如果专业的书法家本身眼光就不高,作品就不好,那怎样启发大家呢?因此专业书法家要提高自身的技艺,进而启蒙大众。书法精英班的成立正是在提高书法家水平和普及社会认识方面作努力。

  曾来德表示,王羲之的书法艺术是纯粹的,不受功利和世间是非的干扰,这恰恰正是今天人们传诵、弘扬中国文化的最好方式。当代书法家在对待艺术的态度也应该更加单纯,只有这样才能真正进入艺术境界。对利益取舍上,如果把名和利看的太重就不会有人格魅力,更不可能有好的书法作品。

  祭拜仪式结束后,还举行了电视连续剧《书圣王羲之》的筹拍研讨会。该剧由沈鹏先生出任艺术总指导兼总顾问,曾来德出任总指导,共40集,其中晚年的归隐生活将主要在嵊州市的王羲之遗迹点拍摄。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