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版:南 国 风 上一版3 4下一版
  版面导航

第1版
头版

第2版
专 题

第3版
理论评论
  标题导航
嘉兰图:用设计创新打造品牌
“互联网环境下的市民学习平台”项目通过验收
推动文化资源向文化产业转化
创新实践助推佛山文化科学发展
五届文博会“个人创意成果展”开评
张之先摄影展亮相中国美术馆




 中国文化报 >  2009-04-10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创新实践助推佛山文化科学发展

  科学发展上水平,人民群众得实惠。广东省佛山市在文化创新的生动实践中,打造公益品牌,做好结合文章,注重错位发展,让文化活动服务千家万户,让文化意识渗透千家万户,让文化产业造福千家万户,推进了佛山文化建设的科学发展。

  日前,笔者就佛山如何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加大文化遗产保护力度和增强文化产业实力等方面的工作进行采访,不仅切身感受到该市文化建设取得的骄人业绩,更为该市各级领导和文化工作者在工作思路、方式、机制、手段和模式方面的诸多创新所折服。

  打造公益品牌

  让文化活动服务千家万户

  农村电影放映工作,是中央关于加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全国“流动电影数字放映试点”和“农村电影改革发展暨数字化放映试点地区”,佛山市利用现有农村文化广场,放映公益电影,不仅丰富了群众文化生活,而且成为基层电影放映工作的一大亮点。

  2008年,佛山市南海区初步打造的15个电影文化广场,共放映电影500多场,观众达30多万人次。通过一年来的实践和完善,广场电影放映已成为南海农村公益电影效果最好、最受群众欢迎的文化品牌。

  “打造广场电影这一公益文化品牌,主要是基于建立优质的全民共享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满足建设和谐社会的需要。”佛山市文广新局副局长李柱石告诉记者,佛山有数以百万计的农民工,作为文化主管部门有义务通过公益电影等手段,让他们享受到基本文化权益,而广场电影正是实现这一目标的创新手段。

  据李柱石介绍,为充分放大“广场电影”的传播效应,文化部门还与相关部门合作,在播放电影前开展公益宣传,通过“广场电影”吸引企业的关注和赞助,争取社会各界共同参与公益文化事业。在具体操作中,他们还结合各时期政府中心工作,对电影放映内容组织专题策划,以确保广场电影放映工作落到实处。

  除了“广场电影”之外,佛山还依托“佛山秋色”“行通济”、祖庙庙会等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打造了佛山“秋色欢乐节”等一系列具有国际影响的文化节庆品牌。

  在打造公益文化品牌的同时,该市积极创新公共文化服务方式,通过固定、流动、网络等多种形式,将文化服务延伸到农村,让基层群众就近享受文化服务和文化成果,仅2008年,该市就举办了“魅力佛山·文化暖流”等一系列活动,将文化送到千家万户,受到群众普遍欢迎。

  传统与现代结合

  让文化意识渗透千家万户

  “只有让古老的文化遗产焕发出新的生命力,并以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走进千家万户,让百姓的文化意识自觉增强,文化遗产才能最终得到保护和传承。”佛山市文广新局副局长廖之春说,为了让佛山本土文化走进百姓,近年来,他们努力做好结合文章,现已走出一条创新文化保护工作的新路子。

  廖之春说,比如他们在编排粤曲曲目时,就尝试将传统民乐与西洋管乐相结合,将视觉与听觉相结合,并在唱腔、时间上进行一定的改良。由于注入了年轻人喜欢的时尚元素,传统的粤曲艺术因形式新颖而备受青睐。

  传统文化与现代科技相结合,是佛山传承文化遗产的又一手段。2007年11月正式动工的祖庙全面修缮工程启动的“数字祖庙”科研项目,有效地解决了祖庙全面修缮中重要原始数据的采集和保留问题,实现了“数字祖庙”项目与祖庙全面修缮工程的“紧密配合、协调推进、成果共享”,对文物保护工作的创新发展具有重要的示范意义。

  另据了解,该市还通过展览展示、街路巡演、广场演出等各种方式,将粤剧、陶艺、灯色、扎作、木版年画、剪纸等佛山传统文化和民间工艺与群众文化活动相结合,大力挖掘佛山丰富的龙狮、武术、龙舟等传统体育文化资源,把体育文化元素与旅游、表演、影视、出版、会展等文化产业项目相结合,让人人参与文化、人人享受文化。

  “在‘非遗’的保护工作中,正是坚持传统与现代的结合,形式与内容的结合,资源与项目的结合,市场与产业的结合,佛山市的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才得到很好地传承和发展。”廖之春说。

  注重错位发展

  让文化产业造福千家万户

  发展和壮大文化产业,是文化创新成果造福百姓的重要途径。佛山市文广新局局长徐东涛介绍,在发展文化产业的进程中,该市鼓励各区结合自身实际,注重错位发展,现已形成区区有重点、市区联动的文化产业发展新格局。

  如禅城区立足现有文化创意园区、企业集群基础,集中力量建设陶瓷文化主题公园等重点项目;南海区利用毗邻广州的区位优势,重点发展数字出版、动漫制作、多媒体产品和演艺服务等产业;顺德区则根据产业转型升级的需要,重点发展以工业设计为支撑的创意与设计产业。

  为了让文化产业造福千家万户,2009年,该市启动“佛山工艺美术走出去”系列活动,扩大佛山工艺美术业的生存空间。设立“佛山市工艺美术创新市长奖”,奖励在佛山传统工艺美术的继承和创新方面有突出贡献的机构、个人和项目等。诸多创新举措尤其是一系列优惠政策的制定和完善,不仅营造了文化产业发展的有利氛围,更加速了企业的发展进程。

  采访中,记者了解到,以佛山市首个文化创意产业园——佛山创意产业园为例,该园区目前已聚集了五大产业共150多家企业,预计2008年纳税总额将达到2亿多元。又如现在发展势头正盛的南风古灶国际创意产业园,以百年南风古灶为源泉,以石湾陶文化为切入点,吸引相关企业进驻,逐渐形成有上下游产业链的文化产业集群。据悉,该园计划历时5年分期进行开发,建成后,将聚集800家企业、年游客量达到100万人次、园区总税收达到10亿元以上。

  戴 军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