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版:头版 4下一版
  版面导航

第1版
头版

第2版
综合新闻

第3版
纪事/副刊
  标题导航
着力强化经营管理 充分运用现代科技
推动文化事业文化产业又好又快发展
加快文化和旅游结合 促进协调发展
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
中外专家研讨文化线路遗产保护
专项行动清缴低俗音像制品
2009西部国际动漫文化节将亮相重庆
木牛流马:解不开的千古之谜?
上海交响乐团在朝鲜举行专场音乐会




 中国文化报 >  2009-04-14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木牛流马:解不开的千古之谜?
  燕艾东带来木牛、流马的两种设计,制作精细。
  余荣贵设计的木牛形体高大,利用杠杆原理、借助人力四腿交叉行走。

  中华文明史上留下了数不清的谜团,三国时诸葛亮发明的木牛流马就是最引人关注的古代科技迷案之一。千百年来,人们穷尽办法试图破解木牛流马,最终结果却无法让所有人信服——

  木牛流马:解不开的千古之谜?

  本报驻陕西记者 黄晓峰

  今年4月,在陕西汉中勉县举办的第六届诸葛亮文化旅游节上,木牛流马的海内外征集展演活动吸引了全国各地的研制者,也再次将围绕木牛流马的制作争议呈现给世人,引出了如何对待历史文化遗产的话题。

  木牛流马到底为何物

  为纪念诸葛亮逝世1775年,主办方在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4A级旅游景区——勉县武侯墓举办了木牛流马展演活动。活动吸引了海内外数百位参与者,经过严格筛选,最终有8位被邀请携带木牛流马实物现场展演,他们是来自福建的余荣贵、河北的燕艾东、山东的季兆福、上海的曹励华、西安的张天伟、咸阳的李文彬、北京的徐国平和江苏的祝维栋。8人分别上台展示了自己复制的木牛流马。这些木牛流马形状各异,或是四轮或独轮,或四腿交叉行走,或借助索道滑行,在施以轻微外力下都可行走自如,精彩展示博得现场观众阵阵掌声。专家评委现场点评,一一道出了复制品的亮点和缺陷。

  每一位展演者都声称自己是研读《三国志·诸葛亮集》所记载的“制木牛流马法”之后,严格对照尺寸比例精心制作的木牛流马,并满怀自信地认为自己已经解决了木牛流马的复原问题。

  陕西省三国文化研究中心主任、原勉县博物馆馆长郭清华道出了缘由:木牛流马留给后世的资料有限,《三国志·诸葛亮集》和《后主传》中只有木牛的尺寸记载而没有外形的描述,流马只有 “形制如象” 外形描述,诸葛亮当年的木牛流马成了难解之谜。后世仿制多以此为据,囿于研制者不同的解读与经验,因而出现了各不相同的结果。在郭清华看来,结合汉中古栈道平缓绕行山中的情形,木牛流马应该是四轮车的形制,巧妙借助机关,在山地坡道储备转化能量,因而可以自如行走。

  陕西理工学院历史文化系主任梁忠效多年从事三国文化研究。在他心目中,木牛流马是中国古代科技智慧的结晶,是最早的机器人雏形,也是诸葛亮对中国文化的又一大贡献。综合后世的各种复制方法,争论不外乎4种:其一,木牛流马是装有四轮或独轮的运输工具,史学界大多倾向于独轮车的观点,此次展演就出现了4种轮式木牛流马;其二,木牛流马是以四腿交叉行走的机械,专家却认为四腿交叉栈道行走效率太低,不符合当时已有独轮车的历史;其三,流马是水陆两用的运输工具,流马装有密封的浮筒,可在水中漂流,因而被称为“流马”;其四,木牛流马是借助索道滑行的滑车,其依据是滑车至今仍然可见于云贵山区。

  在展演现场,4种形制的木牛流马各有呈现。梁忠效认为,百人百法,正是木牛流马作为历史文化遗产的魅力体现。历史文献中一鳞半爪的记载,使得有关木牛流马“实为一物还是各有形制,是腿行还是轮走”的争议莫衷一是。甚至有人认为,诸葛亮的木牛流马是个伪命题,因为现实中不可能有永动机,是罗贯中小说《三国演义》的影响,才使其达到神乎其神的地步。(下转第二版)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