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真教寺 青州真教寺位于云门山办事处昭徳街84号,占地面积6000余平方米,建筑面积1600多平方米。
青州真教寺历史悠久,据寺中碑记记载创立于元代,为我国元代三大伊斯兰教寺之一。明清多次重修、增建,形成了一组空间布局完整、结构紧凑别致、规模宏大的建筑群,其主体建筑由大门、二门、礼拜殿、望月楼(宣礼楼)组成,沿东西向中轴线排列,配殿南北对称,继承了中国传统宫殿式建筑的特征。同时,其建筑局部雕刻、装饰图案很好地体现了阿拉伯建筑的艺术特色,是中国古代建筑艺术中西合璧的典范,具有很高的历史文物价值。现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2.偶园 偶园位于昭德街区西南部,俗名为冯家花园。原为清朝文华殿大学士冯溥的私家园林,是我国江北唯一保存较好的康熙风格的人造园林。偶园规模不大,但结构严谨,布局得体。园内亭山布置,以明末清初叠山家张南垣设计的三峰假山为主体,配之以亭阁棋布,怪石嶙峋,泉水叮咚,流溪潺潺,竹林萧索,松柏森森,花木荫翳,曲径通幽,确为北方园林之胜景。其园内景观主要有一山、一堂、二水 、二门、三桥、三阁、四亭、四石,即假山、假山堂、洞泉水、瀑布水、偶园门、楮绿门、大石桥、横石桥、瀑水桥、云镜阁、松风阁、绿格阁、友石亭、一草亭、近樵亭、卧云亭、福石、寿石、康石、宁石。偶园现为潍坊市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园内“福”“寿”“康”“宁”四大奇石,玲珑剔透、清奇拙怪,在海内外享有盛誉。据说是明代衡王朱祐楎做寿时,官宦贵人赠送的贡石,每一块都玲珑剔透、气度非凡。“疏可走马, 密不透风”,蕴含着书法篆刻的神韵,透出了古人浓浓的隐逸意识和博大精深的石文化内涵。
关于四大奇石,当地还流传着“一两石头一两银”的传说。据说,大学士冯溥去世后,家道逐渐败落,他的家人靠变卖家产维持生计。有一个南方富商看中了这4块奇石,经商议一两石头价一两银成交。富商就这样去筹措银两,准备第二天就来买走奇石。主人这边却犯了愁:如把这镇园之宝卖了,怎好向历史和子孙交待?可要是反悔也实在无脸面对。正愁之际,夫人献上良策,待富商拿了银两来时,主人说,要把奇石下面的石质雕花底座一起称上才行。富商一听傻了眼,要知道这底座比奇石还沉呢,即使再富有也买不起了,只好告辞。
3.清真寺 位于青州云门山南路36号,根据明嘉靖《青州府志》和寺内碑文记载,明嘉靖二十五年(1546年),衡王之子宁阳王朱载垿始建,距今已有近500年的历史。
清真寺占地面积5035平方米,建筑面积1500平方米。主体建筑为东西轴线三进式院落,康熙四十九年(1710年)复建大门、仪门、影壁。仪门南为赞育堂,北为翼真堂。进二门为大半米高的大月台,两侧有讲堂,各面阔5间,均拔台出厦,配古色古香的花格门窗。清嘉庆十九年(1814年)建。南北讲堂中间的月台之上为礼拜殿,由前殿、中殿、后殿组成,纵深总计24米,总面积350平方米。殿之西有一凸壁,形似佛龛,为穆民们礼拜时标示方向。大殿整体呈“主”字形,前中后三殿为其三横,凸出部位为其一点,中轴线主线为其一竖,正符合伊斯兰教“认主独一”的教义。后殿是两层阁楼式建筑,二楼为望月楼。礼拜殿南侧有南屋三间曰“三畏轩”。三畏轩对面北屋三间曰“经伦堂”。寺之南,另辟两院,西为女寺,东南为经学堂。现为潍坊市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4.天主教堂 位于偶园街南段路西。始建于清光绪元年(1875年)。民国二十年(1931年),益都天主教堂正式由烟台教区划出,直归罗马教区管辖,设立青州教区,统辖益都、临朐、昌乐、寿光、临淄、高苑、博山、博兴、广饶等十县的教务。
教堂与周围附属建筑构成一组规模宏大的建筑群,占地面积45.6亩,建筑面积966平方米,由教堂院、神甫院、修女院组成。主教堂外形为哥特式风格,建筑面积366.4平方米,正面坎山有尖拱式大门三个,山尖及两旁有3个小型尖塔。教堂后端耸立着两座33米高的7层尖顶钟楼,为当时青州的最高建筑。现青州市天主教爱国会、天主教益都主教区均设于此。天主教堂建筑群现为青州市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5.基督教堂 位于偶园街中段路西。清光绪五年(1879年),英浸礼会传教士怀恩光、库寿宁等来青州传教,在此购置土地,建了部分平房,成为青州基督教最早的活动场所。宣统元年(1909年),由英浸礼会投资,在原址上正式扩建了大基督教堂,占地面积2600平方米,建筑面积1400多平方米。其建筑风格以欧式为主调,与天主教堂不同的是它巧妙地融入了中国传统建筑风格。除大教堂外,周围还有许多附属建筑,形成一组宏伟的建筑群,包括大教堂、小礼拜堂、博物堂、牧师寝舍及办公用房等。主体建筑大礼拜堂面阔5间、进深9间,面积614平方米,中央无门,尖顶大坎山两边各有一六角形三层柱式钟楼,曰“恩光楼”,楼高12米,小瓦亭面六角飞檐。教堂内正面西首有一凸出的圣坛,上有祭台,台前有一直径两米的圆形地下净池。大教堂南为中国早期著名博物馆之一——博物堂。博物堂创办于1887年,为今青州市博物馆的前身。堂内藏品丰富,大自虎狼狐鹰,小至蝴蝶昆虫,实物标本应有尽有;还有从欧洲带来的显微镜、地动仪、天文图、福音画片等,免费参观全日开放。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市政府对其进行了全面整修,基本恢复了原貌,两座恩光楼也正在论证重建。基督教堂建筑群于1990年公布为青州市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6.培真书院 始建于清光绪七年(1881年),由英籍牧师怀恩光于青州城里创办圣经学堂开始。光绪十三年(1887年),增设培养教会教习的师范学堂。光绪十九年(1893年)迁入原东华门街(今潍坊教育学院北院)新建校舍,时称“郭罗培真书院”,简称培真书院。新校舍分上、下两馆,上馆为神科,下馆为师范科。院内建有讲堂、斋堂、小教堂等。建筑以欧洲风格为主,规模宏巨,多为两层楼阁式建筑。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郭罗培真书院与美长老会神学班合并,取名“青州神道学堂”。1971年秋,并入齐鲁大学。现为青州市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7.云门书院(省立四师) 始建于明万历四十一年(1613年),当时由按察司副使高第、知府王家宾,在卫街(今城内东门街)原布政分司公署改建而成。书院重门绕垣,号舍堂皇。南对云门山色,故匾其门为“云门书院”。清顺治、康熙年间,又先后进行大规模修整。雍正年间,用作考场,名为“青州考院”。晚清时,一度复办。民国时为山东省立第四师范。中国早期无产阶级革命家王尽美、邓恩铭曾多次到省立四师宣传革命,发展共产党员。现为青州市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青州市文人民政府、青州文物事业管理局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