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版:演 出 上一版3 4下一版
  版面导航

第1版
头版

第2版
综合新闻

第3版
理论评论
  标题导航
《蒙山沂水》 五月盛装登场




 中国文化报 >  2009-04-22
放大 缩小 默认
“水上红色芭蕾” 大型实景演出
《蒙山沂水》 五月盛装登场
5-11月在山东临沂沂河中心岛激情上演 宋祖英倾情演唱主题歌
◆舞台:蒙山为幕 沂河为台 ◆演员:凌波微步 如梦似幻 ◆游客:登岛遥观 乘舟近赏
亮丽的沂河风光,《蒙山沂水》将在此隆重上演

  临沂市委书记连承敏:《蒙山沂水》是丰盛的文化大餐、亮丽的城市名片,临沂城将会因这场实景演出而更加伟大。

  临沂市市长张少军:《蒙山沂水》采取政府推动、市场运作、社会参与、公司经营的模式进行科学运营,确保成功出彩。

  由山东省临沂市倾力打造的大型水上实景风情歌舞《蒙山沂水》,将于“五一”期间在临沂万亩沂河水面上正式登场。这是继《印象·刘三姐》、《禅宗少林》之后,国内又一部大型实景演出。

  大型水上实景风情歌舞《蒙山沂水》由山高水长、地灵人杰、热土情深、放歌沂蒙和山情水韵五部分组成。在创作团队上,《蒙山沂水》会聚了总政歌舞团常务副团长李福祥等国内顶尖专家。在表现形式上,《蒙山沂水》既借鉴了《印象·刘三姐》、《禅宗少林》的表现手法,又立足临沂实际,依托沂河两岸的现代城市景观和辽阔的沂河水面,巧借沂河中心岛,综合运用各种科技和艺术手段,全新演绎沂蒙印象。在演出内容上,突出沂蒙特色,注重沂蒙红色文化的演绎和诠释,兼容临沂的历史文化和现代文化。

  据临沂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丁凤云介绍,大型水上实景演出《蒙山沂水》具有三大看点。观众在得到艺术享受和震撼的同时,一定会领略到沂蒙文化的深厚底蕴和沂蒙精神的伟大内涵,感受到沂蒙老区的嬗变和创新。

  江北内河深水大型实景演出

  千里沂河穿城而过,给临沂增添了无穷的魅力和内涵。“以河为轴、两岸开发”的战略使“河在城中走,城在河边长”成为现实。白天沿沂河而行,但见柳绿花红、帆影片片、渔歌唱晚,夜晚则是长虹卧波、火树银花、流光溢彩。《蒙山沂水》将主舞台设在沂河中心岛附近水深8米的水面上,以沂河两岸的现代城市风貌为大背景,以辽阔的沂河水面和群山投影为载体,综合运用水幕影像、音乐喷泉、水雾、烟火及互动船只、水上漂浮道具、水上升降台等各种现代艺术手段,让身着各式服装、色彩斑斓的演员在亦真亦假的沂河水面上凌波起舞、引吭高歌,使整场演出如梦如幻、精彩纷呈、高潮迭起。游客在中心岛上乘小船,在桨声灯影中欣赏河面灯船、水面兰亭序、水中火线桥等,将别有一番风味。

  打造水上红色文化盛宴

  临沂是著名革命老区,与井冈山、延安等革命老区相比,临沂的红色文化具有其唯一性,体现了人民群众爱党爱军、无私奉献的优良传统。《蒙山沂水》集中展现红色文化,把“百万人拥军支前、十万人血洒疆场”的许多经典故事搬上了舞台,可以说是红色文化大典。整台演出的主唱、主诵、主舞等均邀请了国内顶尖专家,其中主题歌《蒙山沂水》由词作家王晓岭作词、音乐家马久越作曲,由歌唱家宋祖英倾情演唱。同时,面向国内外海选演员,包括舞蹈、歌唱、模特、儿童演员等,整场演出演员达千人左右,将再现“万人支前”的恢宏场面。由总政歌舞团团长、歌唱家彭丽媛唱红且经久不衰的《沂蒙山小调》和童声版《沂蒙山小调》贯穿演出始终,给人一种“小调唱大歌”的强烈听觉冲击,成为本场演出的一大亮点。此外,《谁不说俺家乡好》、《沂蒙颂》等经典红歌、红曲和原创新歌《沂蒙故事》、新词《临沂赋》等也将吟唱其间。这些独特红色文化元素的加入,使得《蒙山沂水》成为与《印象·刘三姐》、《禅宗少林》等主题不同的演出;水上平台的借助,又区别于《印象·井冈山》等以“山”为主的表现形式。这一场从内容到形式都是独一无二的演出值得期待。

  大型水上“红色经典芭蕾”

  上世纪60年代,以用乳汁救伤员的明德英为原型改编的现代京剧《红嫂》和芭蕾舞剧《沂蒙颂》一经上演便红透全国,并得到毛主席、周总理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的高度评价。特别是芭蕾舞剧《沂蒙颂》一经上演便经久不衰,“沂蒙红嫂”的形象由此成为永恒的经典,“红色芭蕾”也成为人们记忆里永远的风景。在沂蒙老区,像明德英这样的“红嫂”数不胜数,感人的故事也是多种多样。大型水上实景演出《蒙山沂水》借鉴芭蕾舞剧的表现手法,让“沂蒙红嫂”在亦真亦幻的沂河水面上翩翩起舞,再现“乳汁救伤员”、“赶制军鞋”、“小车运军粮”、“水中火线桥”等感人场景,淋漓尽致地展现“沂蒙红嫂”的美和爱,这部“水上红色芭蕾”必定会再铸经典。

  大型水上实景风情歌舞《蒙山沂水》是《蒙山沂水》的室外版。2006年在“第四届书圣文化节”上,大型风情歌舞《蒙山沂水》,即《蒙山沂水》室内版成功推出后,受到了社会各界的一致好评,被山东省委宣传部列为集中推介的两部文化精品之一,山东省参与“中印文化交流”的两部文艺作品之一,获“山东省精品工程奖”和“首届泰山文艺奖”一等奖。在室内版成功的基础上,临沂市依托万亩沂河水面,植入更多时尚元素和娱乐元素,推出了室外版——大型水上实景演出《蒙山沂水》。今后《蒙山沂水》室外版将与室内版互为补充,根据季节不同轮番演出,力争做到天天有演出,最大限度留住游人,建设水上娱乐之城,打造城市旅游目的地。

  “我的家乡飞出一支歌,飘过蒙山高,流过沂水河;我的家乡就是一支歌,唱得日子甜,唱出人心和……”在这台演出中隆重推出的主题歌《蒙山沂水》经过歌唱家宋祖英的激情演绎,将带给大家耳目一新的感觉,也将与那支脍炙人口的《沂蒙山小调》一起传遍大江南北。也有人将《蒙山沂水》这首主题歌称为新时期的沂蒙大调或沂蒙大歌,认为它记载着沂蒙老区的嬗变和创新。近年来,临沂市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开拓进取,与时俱进,无论是总体实力、城市面貌,还是人们的精神风貌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并获得全国文明先进城市、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全国双拥模范城、国家环保模范城市、中国书法名城、中国市场名城、中国地热城等“国”字号名片,创出了老区加快发展实现科学转型的“临沂模式”。(刘斯峰)

  伟哉壮哉,维我临沂。浩浩汤汤兮,沂水纵贯南北;巍巍峨峨兮,蒙山绵亘东西。布绿叶之萋萋兮,结朱实之离离。山川田野,勃勃生机。

  曙光乍现兮,沂源猿人繁衍生息于斯地;文明肇始兮,吾族先民创造文化曰东夷。日增月盛兮,代有俊采:智圣诸葛,算圣刘洪,孝悌王祥,书圣羲之,忠荩真卿,兵圣简书,群星灿烂,播芳烈于后世。

  忠哉勇哉,红色临沂。烽烟骤起,民族危亡悬于一线;毁家纾难,沂蒙儿女高举义旗。百万民众,戮力支前,其势排山倒海;十万男儿,为国捐躯,功勋永垂青史。红嫂乳汁救伤员,震古铄今,天地惊而鬼神泣。沂蒙母亲,丹心如火,柔情似水, 树万古不世英姿。

  大哉新哉,魅力临沂。天开新宇兮,神州奋起。仰东风之浩荡兮,所向披靡。大变无声兮,旧貌换新颜,举世惊奇。营新城于北区兮,华庭广厦拔地而起;引众水以绕城兮,源远流长清波涟漪。商贸新城兮,万商之渊。物流通达于四海,名冠江北之通都大邑。

  嗟夫!维我临沂,得日月之精华,禀天地之正气,福地洞天,宜商宜居。丽日蓝天,春风时雨,政通人和,百事胜意。欣欣然,陶陶然,万福无极。

  临沂赋

  张铁民 李凤军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