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版:文化交流 上一版3
  版面导航

第1版
头版

第2版
文艺理论

第4版
文艺理论
  标题导航
他用歌声向帕瓦罗蒂致敬
孔子学院不该输出价值观?
Intro2009北京电子音乐会
可获免费赠票
首尔地方警察厅长访问
首尔中国文化中心
“中国摄影家眼中的塞内加尔”摄影展在深圳举办
《致命追击》获莫斯科
国际侦探电影节特别奖
欧莱雅与大众分享“破解头发的奥秘”




 中国文化报 >  2009-04-29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孔子学院不该输出价值观?

  许石林

  西方有令人羡慕和学习的地方,也有令人哭笑不得的蠢人。前不久,西方有人质疑中国孔子学院向西方输出价值观。对此,中国孔子学院总部负责人公开回应,说孔子学院的功能定位是进行汉语培训,而不是进行价值观输出。这话说得过去,也堵得了质疑者的嘴。孔子学院礼貌地回应这个令人哭笑不得的质疑,本身就传递和表现了一种价值观: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其实,这原本是个不用理会的质疑,因为这个质疑要么是不懂常识,要么是别有用心。语言的训练怎么会没有价值观?没有价值观的语言谁还敢学?世界上还没有没有价值观的语言。汉语培训向你输出中国汉语的价值观,你觉得对你有好处你就接受,对你没好处你就不接受——怎么能只学别人的文字语言,却要别人提供脱去价值观的语言呢?如果你的价值观很强大,何必担心别的价值观的“入侵”?孔子学院要是只让人学汉语而不学价值观,就没有办的必要,也没法办。

  质疑的人恐怕是对汉语一点都不了解,学英语可以先学字母,中国幼儿园老师这么形容英语字母——“这个像豆芽菜,那个像耳朵”,除此之外,它们几乎不附带特殊含义或者价值观。而中国的每一个文字都是价值观的载体。“礼”、“义”、“廉”、“耻”,哪个字没有价值观?一个字就是一个文化信息的符号和程式,正是因为有了价值观,汉字才具备了丰富的价值信息。钱穆先生总结中华文化,用了一个“礼”字。而博大精深的“礼”,其核心思想也可以概括为另一个字:“敬”。我想不出,抛开价值内涵,这两个字该怎么进行解释。

  西方人曾经嘲讽中国人“一盘散沙”,其实散沙之“散”就体现了一种价值观。京剧《空城计》诸葛亮唱的“我本是卧龙岗散淡的人”的“散”;赵本山唱的“房子没梁要塌架呀,豆包不黏要散花”的“散”;同仁堂的“三七止血散”的“散”;散布流言蜚语的“散”;散伙的“散”;一个人累得快散架的“散”,以及诗人聂绀弩自号“散宜生”的“散”,书法家、篆刻家邓散木的散等等,都有一个意思,即“无用”。源于庄子所说的“散木”——山上长得好的树木都被砍去当材料用了,只剩下无用的、不起眼的零碎散木,人看不上,所以才得以安然存活。即只有无用的,才是有生命力的。这难道不是价值观吗?

  学习一门新的语言,价值观是可以有的,问题是怎么对待这个价值观。中国人疯狂地学外语,从来没有人质疑是在学西方的价值观。西方一些哲人也很推崇孔子的思想,他们为什么就不怕孔子的价值观呢!

  孔子学院对此质疑的处理用的是君子的价值观,不和质疑者计较。其实最好让质疑者学一学汉语,让他体会一下,看看没有价值观的汉语是什么样的,比如让他学一个成语:暗送秋波。问他,你想学有价值观的还是想学没有价值观的?他回答:学没有价值观的!你就告诉他:暗送秋波的意思是天黑以后给你家送一把秋天的菠菜。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