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市图书馆于清宣统元年(1909年)五月十八日由东三省总督兼管将军事务锡良、副都统衔署理吉林巡抚陈昭常、吉林提学司曹广桢奏设,并于六月初一日(公历7月17日)奉到硃批,经清帝御批创建,是全国最早成立的市级公共图书馆之一。初成立时,名为吉林省立图书馆,民国时期改名为吉林省图书馆,上个世纪50年代吉林省会迁往长春后,改名为吉林市图书馆。1999年,吉林市图书馆重建新馆,占地1.5公顷,馆舍总面积近2万平方米,内设13个功能不同的阅览室和一个多功能学术报告厅,读者阅览坐席1200个,全年365天开馆,是市民读书、休闲、学习的良好场所。
吉林市图书馆古籍总数117883册,7406种。其中善本12191册,741种,普本105692册,6665种。拥有较为珍贵的武英殿本、汲古阁本、麻沙本、金石拓片和家谱等特色馆藏。有两种珍贵馆藏分别是:《增广注释音辨唐柳先生集》,元末麻沙刻本,存一卷(18卷至20卷),前后扉页自上而下钤朱文方印三枚,首、末页有“乾隆御览之宝”椭圆朱印,钤“天禄琳琅”字样。此书为柳宗元的文集,主要由骚赋、论说、寓言等古体文章组成。《濂洛风雅》九卷(清)张伯行辑,清康熙四十七年(1708年)正谊堂刻本。四册,全本。本书收集宋理学家诗。所有馆藏古籍线装书以《四部分类法》分类。
为加强古籍保护工作,吉林市图书馆专门设立了古籍、善本书库,总面积近400平方米,内带樟木隔板的古籍书柜258个;古籍阅览室40平方米,内设24个座位;专门设立了古籍修复工作室。同时,成立了古籍保护工作小组,全面负责本馆及本地区的古籍普查和保护工作,并开始利用古籍线装书为研究型读者提供详实的资料,为专业人员编写地方志、撰写书籍提供了可参考的历史资料。
吉林市图书馆致力于打造复合型图书馆,发挥公共文化服务功能,全力打造市民读书活动中心,多次被市委、市政府评为文明单位,曾被吉林省文化厅评为“全省先进图书馆”“十优图书馆”,曾连续两次被文化部评为“全国文明图书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