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记者张晓楠)为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在文化部支持下,本报从去年11月至今年2月举办了“我与改革开放30年”征文活动。活动举办以来,本报编辑部收到了来自社会各界的大量来稿并从中择优在本报发表了数十篇。经过层层筛选,征文评选结果于近日揭晓,共评出特等奖1名、一等奖2名、二等奖5名、三等奖10名。
宗福先的《〈于无声处〉30年后再进京》荣获特等奖;王安葵的《从“破字当头”到重在建设》和罗无言的《乡戏勾魂》并列一等奖;黄森林的《杨树洼村的三次演出》、胡忠青的《当年,我想当电影院检票员》、张先瑞的《“家”与“商”,从相斥到相融》、彭蓉的《儿时的“没有大婶儿不登门”》和毛琦的《从黑白记忆走进彩色现实》5篇文章获得二等奖;边茂田的《一个老文化站长的情结》和白晓萍的《怀念那心动感觉》等10篇文章获得三等奖。
这些文章活泼生动,以小见大,从不同侧面反映了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文化事业的发展状况和文化建设所取得的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