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驻上海实习记者徐畅 通讯员龚华) 江苏省无锡市锡山区高度重视文化建设和发展,明确建设“文化先进区”的奋斗目标,从实际出发,以健康向上、丰富多彩、体现时代精神的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不断满足全区广大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有力促进了“三个文明”协调发展,为建设“两个率先”、构建和谐文明新锡山做出了应有的贡献。
该区以综合文体中心为龙头,建成了文化馆、图书馆、中国乡镇企业博物馆等公益性文化设施,使其成为全区群众汲取知识、健身养心、寓教于乐、陶冶情操的活动场所。
全区各镇(街道)从实际出发,建设有特色的文化广场,加强对现有影剧院的改造利用。同时,加快文化综合设施的建设和改造,并按相关标准配备多功能厅、老年活动室、少儿活动室、公共图书馆、少儿阅览室、教育培训室、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基层点、行政管理辅助用房等设施,为推进文化事业发展提供必要的硬件保障。现各镇、街道文化站建有2000平方米以上设施,达标率95%。
坚持方便群众、贴近群众、适合群众的原则,进一步完善村文体综合活动室建设,每个活动室面积不小于200平方米。社区和新建小区以无锡市关于居民住宅小区文体设施建设标准要求,配套完善设施。现村村(社区)都建有文化活动室和农家书屋。
锡山区历史文化底蕴深厚,传统民间文化氛围浓厚,以传统特色文化为优势,加快文化特色团队建设。该区不仅以现有的庙会节庆活动带动特色文化建设,而且巩固培育现有的特色文化团队,如鹅湖、锡北的民乐,安镇、东港的书画,羊尖、东北塘、东亭、锡北的业余锡剧,厚桥的民间版画等。不断挖掘、培植新的具有地方特色和民间基础的文化资源,逐步形成了“一镇一品一特色”。加快文化特色团队建设,培养一批有专业特长、热心文化活动的企业骨干和积极分子,建设了一批特色文化团队,鼓励广大群众通过参加各类特色团队实现对文化活动的广泛参与。现全区群众业余特色文化团队有215支,特色文化基地有7个。
锡山区以“阿炳”文化品牌为核心,加快文化精品项目建设。两年一届的“阿炳文化艺术节”已经成为锡山区的文化名片,其目的为着力培育群众业余文艺创作,带动特色文化团队建设,提高广大群众参与文化活动面,使其真正成为锡山群众文化活动的精品项目。
打造文化精品。树立精品意识,以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为抓手,充分调动文化专业人员和业余文艺骨干的创作积极性,精心打造一批文学艺术精品,每年在文学、舞蹈、音乐、戏曲等领域创作出舞台类作品30个,美术书法摄影作品500余件,以带动整个精神产品质量的提高。
推进文化系列工程。广泛展开以“走进新锡山”为主题的广场文艺演出活动,深入推进社区文化、企业文化、校园文化、广场文化、家庭文化建设,进一步活跃基层群众文化活动,满足不同群体不同层次的文化需求。全年区、镇两级各类广场文艺演出70余场次;文化“三送工程”送电影下乡415场次、送戏下乡99场次、送书下乡5万余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