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版:影音空间 上一版3 4下一版
  版面导航

第1版
头 版

第2版
专 题

第3版
理论评论
  标题导航
顺势上扬:2009年年中电影市场
高希希:《三国》特效预算超过了1000万
林华全:做电影必须要够胆
刘弘:《机器侠》让我们网络公司杀进电影业
《赵尚志威震哈东》开拍
果味VC乐队参与贡寮海洋音乐祭
物质至上的好莱坞大片战略
说说捷克电影
首部低幼儿童纪录电影《小人国》展映
第31届拉美新电影节将办
广州市黄埔区公开招考文化馆馆长补充公告




 中国文化报 >  2009-07-17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物质至上的好莱坞大片战略

  赵 军

  好莱坞的战略永远以占领全球娱乐业的制高点为归宿。为实施这个战略,传统的制片方式已经让位给了现代的制片方式,即从注重文学的精神与感情生活,转向了以更多的资金,更大的规模,更宏大的场面营造更具有震撼力的视觉冲击力。这种转变可以称之为物质主义的扩张。宣扬与显示物质的登峰造极,从另一个侧面宣传自身的生活方式,这就是好莱坞今天仍然是全球最大的电影内容供应商的原因。

  没有巨大的物质力量是不可能塑造伟大的文明社会的。精神力量也只有转化成物质力量,才能改造世界。不同的是,美国的电影今天正在炫耀它的物质力量,反过来通过炫耀物质力量来昭示精神的强大。好莱坞的物质主义时代元年是拍摄《泰坦尼克号》的1998年。这部影片宣称是电影史上制作费用最高的一部影片,好莱坞就用这个作为卖点,鼓励全世界的观众来看这个已经拍过好几次的题材。

  巨片时代来临是世纪之交电影业的重大转折。现在的所谓大片看好科幻也主要是因为科幻给了砸钱更多的理由。科幻更能转移人们对美国的霸权视线,因为毕竟战争发生在现实之外。

  物质主义作为一种电影制作的价值观,似乎迎合了当今世界的潮流。因为美国大片的出现,地区性的电影优势不复存在。过去大家都在电影的艺术层面上竞争,所以各有各的强势。地区性的小国电影在区域范围内仍然可以称霸和雄起。大片的高端做法出来后,平衡就被打破了,小国的区域性优势很容易被大片的物质强势压倒。观众在这样一个物质主义扩张的时代,信奉性价比原则,而且理直气壮地为市场化摇旗呐喊。两相配合,缺乏物质强势的国家与地区的电影业很容易被击败。

  好莱坞正是以这样的办法重新回到所有开放国家与地区的市场制高点上。包括近两年推出的3D电影,在科技进步的号声下,彰显的仍然是物质主义的追求。我们知道,在上个世纪八九十年代,不论是欧洲还是亚洲,电影的创新浪潮此起彼伏,优秀的流派各具影响。世界电影长廊很有一番百花齐放的景象。时过境迁,伊朗电影、韩国电影、日本电影,这些曾经领一时风骚的国家和地区的电影,今天已经找不回其凌厉的锋芒,而那些挟巨资制作场面的好莱坞大片正在这些国家和地区横冲直撞,狂掠票房。

  其实所谓高端战略,就是用金钱的力量迫使区域性的电影优势消失,让好莱坞一家独大。好莱坞的正面说法是,盗版猖獗、互联网下载无法阻挡、电视的发达等,好莱坞走高端,拍出砸钱的大片,是不可避免的选择。这些冠冕堂皇的理由自然得到市场的支持,票房确实支持砸钱的大片。好莱坞的战略很成功,其观念也很有说服力。高端砸钱大片接踵而出,全球市场一片美国声音。所有开放的市场几乎都臣服于美国大片之下。

  这是一个物质主义的时代,观众崇尚市场的成功。人们相信大投资、大制作、大场面、大明星才对得起自己的票款,人们更愿意认定性价比才是自己掏钱看电影的理由。物质的力量不仅是人们愿意被征服的理由,更是人们愿意放弃精神探究、精神感悟,并且走入精神沙漠的理由。在充分理解当代电影的同时,我们也要问,长此以往,电影文化是否就不再是文化了?也许电影本来就不过是一出出奇观的放大,什么园丁浇花,什么火车进站,无非让银幕下的人们感觉遭遇奇观而已。只是今天电影正在回到最初的原形,回到没有什么精神层面的原形。我们用很多的钱做的事情,就是将感官的刺激挪到更大的空间上发生而已。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