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版:综合新闻 上一版3 4下一版
  版面导航

第1版
头版

第2版
综合新闻

第3版
艺术评论
  标题导航
让优秀歌曲流行起来
“大师”的斤两
《向祖国敬礼》将拍音乐电视
“寻访希望工程20年”公益活动启动
寻觅焦裕禄的足迹
“打开艺术之门”喜迎15岁生日
“新笑声客栈”主营“酷口相声”
国际风情夜
曲江啤酒节
文化市场的主体信用缺失及破解之道




 中国文化报 >  2009-07-21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文化市场的主体信用缺失及破解之道

  30年来,我国文化市场从无到有、得到长足发展,已经形成了门类比较齐全的文化产品和服务体系,在满足社会文化需求和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文化产品和服务的供给与广大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不适应的状况也日益显现。为改变这种状况,相关部门采取了许多有效举措,但行业整体信用水平还不够高,直接阻碍着文化市场大发展大繁荣目标的实现。当前,文化市场工作应高度重视、积极推进文化市场信用体系建设,以优化市场成长环境,推动文化市场又好又快发展。

  30年来,文化市场在扩大就业、涵养税源、丰富群众文化生活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市场主体信用缺失问题仍不同程度地存在,如侵权盗版、网吧违规接纳未成年人、低俗色情演出等问题较为突出,干扰市场经营秩序,损坏行业形象,影响社会和谐稳定,挤压了行业正常生存和发展的空间。只有文化市场主体守法、诚信、规范经营,才能促进文化市场进一步繁荣发展。文化市场管理任务很重,只有充分利用信用评价体系,实行分类监管,才能有效配置监管力量,提升行政执法效能,实现监管由粗放向精确、由静态向动态的转变,促进行政监管职能到位。政府部门依法对行业进行管理,一方面是规范市场经营秩序,打造公平竞争的环境;另一方面是引导行业发展。两者统一于培养合格市场主体这个中心。管理是手段,发展是目的,只有守法诚信经营的市场主体成长壮大,丰富优质的文化产品和服务占据市场主流,才是对违法经营的最好遏制,才是最佳的管理。加强行业信用体系建设,既可以引导行业诚信经营,重塑行业形象,又为优化市场资源配置、促进行业更好发展打下良好基础、创造有利条件。

  目前多数经营单位能够做到守法经营,但是文化市场整体信用水平还不够高,信用建设的长效机制还没有形成。主要存在以下几方面问题:

  市场主体的问题。目前我国文化市场主体大多数为个体或合伙经营单位,业主的整体素质不够高,经营管理能力较差,企业的管理制度不健全。个别经营者的法律素质不高、法制观念不强,缺乏足够的社会责任感,置社会效益于不顾,片面追求经济效益,或公然违法违规,或与管理部门打游击战,或打政策擦边球,牟取不正当利益,成为破坏市场秩序和行业形象的害群之马。而违法违规问题屡禁不止,不仅使合法经营举步维艰,还会诱使合法主体走向违法。

  政府管理部门的问题。政府管理部门的信用水准和社会公信力的高低直接影响着管理对象的信用行为。近年来,国家大力推行依法行政,政府管理部门的行政管理和执法行为不断得到规范,但仍存在一些问题。一是文化市场具有较强的意识形态属性,出现的问题敏感性强,更容易引起舆论抨击,以至于政府部门经常对其进行大规模整顿,可能侵害合法市场主体权益。二是文化市场多头管理、多头执法体制,造成了多头检查、重复检查,执法效能不够高,影响企业正常经营的问题,容易造成推诿扯皮,使一些违法行为难以及时彻底查处。三是个别地方存在违规收费和以罚代管问题,侵犯了市场主体利益,影响了政府形象。

  经济社会大环境方面的问题。一是违法文化产品屡禁不绝。二是公众对文化市场的正面作用缺乏理性认识。因为青少年容易受到不良文化产品和服务的侵蚀等原因,人们总是习惯于戴着有色眼镜看待文化市场,片面、偏激的认识和情绪往往产生放大效应,不利于营造文化市场发展的良好氛围和环境。三是社会信用缺失问题还在一定程度上存在。

  行业信用体系建设机制方面的问题。由于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在我国起步较晚,传统的信用评价主要依赖管理部门单方面的判断,涉及面窄,导致一些银行不愿对文化企业放贷,许多好的投资项目遭遇融资困难。文化市场信用体系建设是一项系统性工程,不可能一蹴而就,必须抓住重点问题和关键环节,着力构架行业信用建设的长效工作机制,使经营者变要我守法为我要守法、变要我守信为我要守信,不断夯实基础、提升水平。

  首先,要坚持依法行政,进一步提高政府公信力。政府管理部门要做信用建设的表率,坚持依法办事、依法执法,并最大限度地保持政策的长期性和连续性。要依法简化审批程序,严禁乱收费、乱摊派。要大力推行文化市场综合执法改革,保证管理和执法工作所需人力、物力和财力。

  其次,要加强信用教育,培育诚信经营氛围。变市场主体的被动执行为主动建树是信用建设取得实效的关键所在。因此,要广泛宣传文化市场管理政策法规,使经营者将法律法规入心入脑,落实到行动中、体现在经营活动的各个环节。要使经营者明白非法经营的严重性。要营造“守信受益、失信受制”“一处失信、处处受制”的社会氛围。

  第三,要完善工作机制,提高信用水平。由政府部门指导行业协会,组织制定文化市场信用评价指标体系。授权专业信用评估机构开展征信活动,确定市场主体相应信用等级。并由行业协会建立行业动态信用信息系统,对“诚信企业”颁发证书、牌匾并向社会公布和宣传,对信用不良企业依法进行公示,使诚信企业得到关注和支持、失信企业受到防范和抵制,优化文化市场要素资源配置。

  第四,要注重管理实效,加强行业信用监管。政府管理部门要严厉打击各类违法违规经营行为,特别要对违规接纳未成年人、侵权盗版、低俗色情活动、传播有害信息、赌博、吸毒等违法违规行为进行严管重罚,对小散乱、经常违法违规的经营单位,要坚决依法取缔。要充分利用文化市场信用评价工作机制,对文化市场进行分类监管,对不同信用等级市场主体实施不同频度的巡查,同时,对信用优良企业要给以多方面扶持。

  第五,要加强社会监督,形成共促共建局面。社会各界要对文化市场给予理性认识、客观评价,不能因为个别问题而否定整个行业,不能只看到少数非法文化产品和服务的危害而忽视整个文化市场的积极作用。社会大众要自觉抵制非法文化产品和服务,积极举报、协助管理部门打击违法违规经营活动,形成有力的社会监督机制,夯实文化市场管理工作基础,推动文化市场规范有序、可持续健康繁荣发展。

  河北省文化厅文化市场处处长 单建勋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