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版:教育·科技 上一版3 4下一版
  版面导航

第1版
头版

第2版
综合新闻

第3版
艺术评论
  标题导航
网络新业态缘何“先热后冷”
音乐院校酝酿成立“图书馆联盟”
两种全新视频媒体首现内地地铁
煤矿文工团《我不流泪》上演
新媒体艺术展关注特殊人群感受
“薄瓜瓜现象”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中国文化报 >  2009-07-21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网络新业态缘何“先热后冷”

  新华社电视

  入驻开心网之后

  这两年,开心网成为白领中最流行的词汇之一,“偷萝卜、偷黄瓜、抢车位”这些看似小儿科的游戏却给办公室的繁忙工作带来了短暂的轻松。上个月,看好开心网的新华社宣布:新华社电视的节目资源入驻开心网。

  国内第一大通讯社新华社与以开心娱乐为主的开心网合作,给人们带来了无限期待。在合作仪式上,新华社副总编辑兼音视频部主任吴锦才说:“新华社电视是新起的一项业务,主要优势是广布海内外的新华社记者,进驻开心网,就是期望在几千万开心网网友中打造自己的‘粉丝’。”

  按新华社发布的消息,“开心网的用户点开首页的‘新华社电视’,就可以看到由新华社即时发布的电视新闻”。记者在开心网注册登录后,并没有在首页找到新华社电视,询问了其他几位开心网老用户,也不知道如何进入“新华社电视”的页面。

  随后,在客服人员的指导下,登录后,点击首页上方红色条框的“找人”一栏,再点击“名人、机构”栏目,在其上方的栏目框与正文之间,有一个几乎未做任何效果处理的“全部入驻机构”,点击进入,才看到“新华社电视”“上海文广新闻传媒集团”“中央电视台经济频道”等入驻机构。

  别说是一般的上网浏览人员或开心网新用户,即使是老用户,也很难在开心网上寻找到“新华社电视”。客服人员称,新华社电视刚入驻开心网时曾经有图标提示,后来撤掉了。

  那么,新华社电视入驻开心网是否得到了预期关注?记者随机在线调查了几十位开心网用户,多数人的回答是“不知道”;有人戏称“在开心网只知道偷东西,没看过新华社电视”;只有极少数人听说过新华社电视,但从来没看过,也不知道如何看。

  新华网发布的数据称,入驻“前17天成功凝聚起20万余人的庞大‘粉丝团’”,“每条评论数量少则几十条,多则数百条”。如上所言,新华社电视在开心网的日点击为1万次左右,相对于优酷、PPS等国内相对成熟的网站单条视频就有上万甚至几十万的点击量,新华社电视在开心网的关注度并不算太高。而且,开心网取消对其的“图标”提示后,点击量也开始下滑。

  倾心开心网遭遇水土不服

  开心网可以说是目前国内最成功的基于SNS技术的交际网站之一。SNS另一种常用解释即“社交网站”或“社交网”。1967年,哈佛大学的心理学教授Stanley Milgram创立了六度分割理论:“你和任何一个陌生人之间所间隔的人不会超过六个,也就是说,最多通过六个人你就能够认识任何一个陌生人。”后来有人根据这种理论,创立了面向社会性网络的互联网服务,通过“熟人的熟人”来进行网络社交拓展。

  开心网正是基于这种核心技术的社交网站,加上许多有趣的创意,赢得了众多年轻人的青睐。开心网一位副总经理谈到SNS的前景时说,相对中国庞大的互联网用户数量来讲,SNS网站还要继续努力。SNS领域还是新兴市场,更多从业者的加入可以促进商业、技术上不断创新。

  然而,从某种程度上来说,传统的电视媒体与新媒体的结合,尤其是基于SNS技术的社交网站的结合,还显得有点水土不服。

  新华社电视负责开心网合作项目的吴锦才的确看到了与开心网合作的必要性,他认为:“新华社电视虽然具有来自全球的海量信息资源,但需要寓教于乐,需要用贴近受众的形式凸显新华社的电视报道风格。同时探索与新媒体合作所产生的新的报道方式及商业运作模式。”基于这样的考虑,新华社电视在网页里设置了“粉丝”“十大电视主播”“十大出镜记者”“十大电视评论员”“十大摄像”等栏目,希望能够直接与开心网用户互动。

  然而,目前新华社电视在开心网上的合作几乎只限于每天发布四五条新闻,互动栏目形同虚设,虽然也有些评论,但“十大出镜记者”等个人信息除了照片和简介外,没有即时更新,也没有与开心网用户更多的互动。开心网作为社交网站的独特的交际功能,没有很好地发挥出来。

  新华社音视频部某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工作人员对记者称,新华社电视与开心网自6月合作以来,目前进展还算顺利。新华社每天都会派出编委对新华社电视的内容进行维护,但是因为开心网原本没有视频业务,网站承载量可能有限,新华社电视只是每天精选少量报道放到开心网,新华社主要为合作项目提供创意、内容维护,开心网主要负责技术支持、用户资源的提供。

  在腾讯工作的开心网用户孙倩讲述了自己的体验:开心网的目标人群是城市白领,一般工作较繁忙,偶有业余时间在开心网“偷菜、抢车位”娱乐一下,极少在日常工作时间看视频,如果从需求新闻信息的角度来讲,白领们多习惯浏览各大新闻门户网站,如果是从节假日休闲的角度而言,多会去专业的视频网站,因为那里内容丰富,选择余地大。“开心网的成功是因为占领了白领们的‘十分钟休息时间’,又符合交际需求,所以大受欢迎,从目前来看,新华社电视服务内容并没有与开心网的最佳特质结合好。”

  业内人士指出,没有更多更有意思的互动方式吸引观众,这可能是新华社电视在开心网遇冷的一大原因。

  不仅要技术,更需要创意

  数字媒体技术专家杨磊对记者说,这些年新媒体技术的出现带动了许多新媒体的发展,比如网络,它本身就是一种技术支撑下的产物。一个网站的发展必须有强大的技术支撑作为后盾,比如,如果带宽技术稍差的话,网络在业务开拓上就会出现问题。“但支持网站的核心技术并没有太多的不同,同类网站都差不多,比如网络常用的是交互方面的技术。对于网站而言最重要的是创意,有了想法,才会有技术去支撑这种想法。网站只是各种网络技术的集成,创意才会让网站与众不同。

  中国艺人网长期研究视频发行工作的白明对记者说:“新旧媒体的合作,应开发一些适应双方媒体合作需求的新产品。比如,像优酷这样的视频网站,在年轻人中很受欢迎,在内容安排上很贴近目标用户,最近电视剧《青春》已经把首发权交给优酷,连电视台都排在优酷之后,网站要生存必须开发或引进适合自己的产品。”

  另外,关于新旧媒体合作,有业内人士指出,一、要强调新旧媒体合作时的“专业性”。比如,许多专业视频网站涵盖了电视、电影、新闻、娱乐、游戏等多方面内容,每天更新速度快,内容丰富,在视频方向不太强势的新媒体如果与电视等传统媒体合作,要避开劣势,发挥自己的独特优势;二、强调“原创性”。每个媒体都有自己不同的原创平台,两者合作时,推出有风格的原创产品比简单的大量信息互换更能培养忠实“粉丝”;三、网络技术要与内容进行有效互动,使内容的呈现更能发挥出技术优势。四、高效高质的网民意见反馈。有些网站十分重视网民建议,有些则对网民的留言、评论等置之不理,如果网民在新旧媒体合作项目上给予的建议能够得到及时反馈,势必能激发网民的积极性,提升忠实度,也有利于合作项目的改进。

  本报记者 侯 丽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