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版:头版 4下一版
  版面导航

第1版
头版

第2版
理论评论

第4版
长镜头
  标题导航
《福建省文物保护管理条例》修订通过
努力创作反映时代精神
代表国家文化形象的精品力作
故宫将开放集中消费区
“神州踏歌六十年”选出优秀歌曲百首
真真切切王进喜
文艺院团不必谈市场而色变
“天地社火”演出团将参加军乐节表演排练




 中国文化报 >  2009-08-07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文艺院团不必谈市场而色变

  郭长虹

  有种说法一直在社会上流行,即文艺院团不能完全地面向市场,因为一味迎合市场,必然对艺术造成伤害,最终会导致庸俗、低级趣味泛滥,甚至高雅艺术灭顶、传统文化消亡。因此,面对市场大潮的冲击,国有院团,至少是部分国有院团,有义务“顶住”。

  不可否认的是,在“迎合”市场的过程中,确实存在着庸俗、低级演艺剧节目泛滥的现象,但这是否就是市场的过错?艺术和市场之间,尤其是高雅艺术、传统艺术和市场之间,是否存在着一种天然的不可调和的矛盾?这些都需要我们更深入地思考和探讨。

  我们需要弄明白的是,什么是市场?

  首先,市场是中性的。借用马克斯·韦伯的话说,市场本身是“价值无涉”(value free)的。邓小平同志曾指出,社会主义也可以搞市场经济,一语道破了市场中立性的根本。市场是一种能够产生竞争的经济机制,本身没有社会制度属性,没有对或错,市场的参与者可以在(广义的)市场上通过等价交换机制买卖用品,市场是“善”还是“恶”,关键在于商品消费者的需求倾向和商品提供者的供给行为是否遵从合理的市场规则。知识创新产品有市场,“山寨产品”也有市场,不能因为“山寨”的存在,就不敢面对市场,甚至完全否定市场。市场是中性的资源配置媒介,是资本运作的平台,是一切市场主体不可须臾脱离的环境本身。庸俗、低级趣味的演艺产品大行其道,不是市场的过错,恰恰是由市场不完善、还处于初级阶段所致。

  其次,市场经济是价值经济,基于价值的需求和供给是市场的基本原则。因此市场具有自发性,即出于追逐利益最大化的基本市场动机,它是竞争的、优胜劣汰的经济。但同时,市场经济体制要想长久维系,就必然是信用的、法治的经济。某种演艺产品能否在市场中获得相应的价值,在于市场消费者对这种产品的需求,也在于满足这种需求的完善市场机制。我们很难想象,在一个成熟、规范的演艺市场上,有一种演艺产品,其艺术价值很高,却完全没有市场价值,同一种类的演艺产品,两种价值应该是正比例关系。交响乐或许无法获得流行音乐那样的市场份额,但好的交响乐一定比差的更能获得市场认同。

  第三,市场是一种信息机制。在市场消费者和生产者之间,价格机制在发出市场信号,决定着商品供应的方向和数量。在一个多元化、成熟的市场体系中,各种层次的商品都有所需求,大众化的娱乐可以获得普遍叫好,阳春白雪的艺术也可以找到知音。市场不仅通过信息机制来高效率地调节生产,还意味着选择的自由化,从这个意义上说,市场的本质是民主的。市场越是发达,市场规则越是规范,需求就越是多元化,更多的艺术品种就越有生存空间。

  既然市场是一个中性的、激励的、自由的机制,为何那么多的文艺演出院团却谈市场而色变,更愿意在行政的庇护下讨生活呢?其实,这与目前我国演艺市场的发育程度不高有着直接的关系。

  判定市场化的程度,主要有五个方面的指标,即产品市场化程度、要素市场化程度、企业市场化程度、政府行为适应市场化程度和国际化程度。目前我国演艺市场的市场化程度在这五个方面都不尽如人意,具体表现在:大量的剧节目本身并不是为市场而生产的,或者说,是为特定的市场——“获奖市场”而生产的,这个市场上只有一个消费者,就是政府,它通过强大的购买力改变了院团提供演艺产品的方向,但买方独大的局面只能带来生产逐渐萎缩的结果;就要素市场而言,剧院团的资金由财政提供,人员是事业单位职工,剧节目、知识产权等也是主要靠自己积累,缺乏市场流动性;目前3000个左右的国有院团,基本上都是事业单位体制,离真正的市场主体还相差很远;政府部门在院团的管理上还是倾向于“办文化”,在用行政的“手”干预市场机制;尽管“走出去”的愿望很迫切,但一直缺少真正能够“走出去”的演艺产品。

  市场化必然有一个由低到高的过程,这个过程必然伴随着混乱、痛苦和竞争,甚至是不公平竞争。但市场化的进程是必然的,瞻前顾后的情绪只能带来一种结果,那就是被市场无情地淘汰。那么,继续完全地依靠政府可不可以呢?不可以。因为政府不会永远提供行政庇护,这不仅仅是财政上的考虑,更多的是在市场化过程中政府自身行为的必然调整,是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必然结果。

  拒绝面对市场的另一个比较常见的理由是“公益性”,即有些院团要满足公益性文化需求,因此要保留不面对市场的权利。其实,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任何公共利益、共同利益一定是建立在个别利益的基础上的,没有个体利益的满足,就谈不上公共利益。而个体利益的实现,最公平、最有效率的方式之一,就是市场机制。市场经济的本质是社会化,即产品社会化、劳动社会化和产权社会化。任何拒绝社会化的产品,都谈不上是能够满足最广大人民精神文化需求的。事实上,有的以“公益性”为名的剧节目,最后却沦为“领导戏”“专家戏”。

  毫无疑问,市场经济作为一种激励机制,在于满足了人们对于自身利益追求的目标,相对于整个社会的发展和人类进步事业,这个动机本身是卑微的,如何协调二者之间的关系,是一个完善的市场体系必须面对的问题。对于市场激发起来的自私与竞争,必须纳入法制的轨道,因此成熟的市场不仅仅是充满竞争,更重要的是充满规则。国有院团要想适应规则,没有他途,只有成为合格的市场主体,在市场中学会游泳,才能避免溺水。那些确实需要保护的艺术品种的院团,也要转换机制,也要强化面向群众、面向市场的意识。

  近日,欧阳坚同志发表的《深化院团改革 振兴演艺产业》一文(全文见2009年6月30日本报),再次提出了“所有的文艺院团都应该面向市场,面向群众”,可以说是道出了国有院团体制改革的肯綮,道出了目前国有院团面临困境的根本原因,值得国有院团认真思考。

  (作者系南开大学历史学院副教授)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