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坡头旅游区
国家首批5A级旅游景区。
中国第一个沙漠自然生态保护区。
中国三大鸣沙——沙坡鸣钟所在地。
1988年荣获国务院颁发的科技进步特等奖。
1994年被联合国评为“全球环保500佳”先进单位,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与生物圈和世界实验室的研究点,也是国际沙漠化治理研究培训中心的培训基地,被世人称为“沙都”。
2004年被国家体育总局授予“全民健身二十个著名景观”,同年10月被中央电视台评为“中国十大最好玩的地方”。
2005年10月被《中国国家地理杂志》评为“中国最美的五大沙漠”之一,入选“选美中国”之中国之最。
2006年3月被《环球游报》评为“中国最值得外国人去的50个地方之一”。
2009月4月被中国电视旅游协会评为“中国最令人向往的地方”。
网址:www.spttour.com
电话:0955—7681481
7036267(冬季)
传真:0955—7689333
宁夏中卫沙坡头旅游有限公司
唐代大诗人王维出使边塞,在著名诗篇《使至塞上》写下了“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千古绝唱。“大漠、孤烟、长河、落日”的壮丽画境到底在哪里?后世的人发现,没有比沙坡头更与诗意贴切的地方了!
沙坡头旅游区位于宁夏中卫市城区以西16公里的腾格里沙漠东南边缘处,浩瀚无垠的腾格里沙漠由北面滚滚而来,到这里遇到九曲黄河受阻,伏首在黄河北岸的香山脚下,形成了一条长约2000米、高160多米的沙漠瀑布,沙坡头由此而得名。
集大漠、黄河、高山、绿洲于一处的沙坡头,既具西北风光之雄奇,又兼江南景色之秀美,自然景观独特,人文景观丰厚,被旅游界专家誉为世界垄断性旅游资源。滚滚奔流的黄河与越沙而过的包兰铁路将沙坡头分为三大板块:
铁路以北是4.3万平方公里的腾格里沙漠,也即沙坡头大漠旅游区。该旅游区主要围绕沙漠旅游资源以及被称为“世界奇迹”和“世界沙都”的治沙成果开展了一系列旅游项目。
铁路南、黄河北是沙坡头旅游区的核心所在,1984年开发建设,是最早的沙坡头旅游区。这里有中国最大的天然滑沙场,有总长800米、横跨黄河的“天下黄河第一索”——沙坡头黄河滑索,有黄河文化的代表——古老水车,有中国第一条沙漠铁路,有黄河上最古老的运输工具——羊皮筏子。
黄河南岸是一块三面环沙、一面靠山的“U”形半岛,面积约6000亩,景观奇特、民风淳朴、资源丰富。秦代长城和陶窑在这里留下了千古不朽的遗址,孕育了中华文明的黄河文化在这里展现得淋漓尽致,这里是沙坡头旅游区今后发展的重点所在。
沙坡头凭借黄河与沙漠两大得天独厚的旅游资源,成功地开发了独具特色的精品旅游项目——黄河漂流游、沙漠探险游和治沙成果游。经过几年的经营和发展,这些线路已日益成熟,显示出难以抗拒的诱惑力,被越来越多的游客所青睐,目前已成为宁夏回族自治区向海内外市场推出的最重要的主打旅游产品。
★ 黄河漂流
黄河从黑山峡进入沙坡头,九曲八折,一路奔腾而下。在黑山峡至沙坡头的60多公里流程中,既有惊心动魄的急流险滩,又有赏心悦目的长峡幽谷,移步换景,使人目不暇接,被誉为“黄河三峡”。“老两口”“七姊妹”“阎王匾”“龙王炕”“双狮山”“洋人招手”“白马拉缰”……每一个名称都是一处风景奇绝的景点,而每一个景点又都有一段凄婉悲壮的美丽传说。
要欣赏这些景点,离不开黄河独有的漂流工具——羊皮筏子。这种“小筏子”由14个囫囵羊皮(当地叫“浑脱”)组成,每筏可坐3至4人,最大载重量达1吨,驾驶者都是一辈子和黄河打交道的老筏工。从沙坡头往下漂流,有惊无险、开心刺激,沿途经过古老码头、制陶遗址、黄河水车、军阀别墅以及风景如画的塞上江南田园风光,叫人游目骋怀、叹为观止。
有人预言,沙坡头的黄河漂流线路将是整个黄河上的黄金旅游线路。
★ 沙漠探险
正如未见过大海的人初次见到大海一样,没见过沙漠的人来到一望无际的沙海里,心情同样激动得不能自已,为沙漠的浩瀚、神秘莫测而感到震撼。因此,骑骆驼沙海探险,越来越成为当今旅游市场的看好项目。
在沙坡头旅游区,有沙漠长城、沙漠湖泊、沙漠草原、沙漠绿洲、沙山岩画、沙漠牧民等丰富的旅游资源,加上古丝绸之路、古盐道、古商道、大盛魁驼道、卫青与蒙恬筑长城等遗迹和传说,使这条沙漠探险旅游线景观独特,品位更高。此外,这条沙漠旅游线路还依傍着一条沙漠公路,不但保证了游客的生活供给,还为应付各种突发事件提供了安全保障。
骑骆驼进行沙海探险的游客在茫茫大漠中可选择3处沙漠营地进行休养和补给。这些营地里有民族风格浓郁的蒙古包,可享受太阳能淋浴,还有沙漠探宝、沙滩排球、赛马、放风筝、观沙海日出日落、滑沙坡、沙漠篝火、焰火等活动,游客可以无拘无束地在这里欢歌宴舞,回归自然……
目前,宁夏回族自治区政府已决定要在三至五年内把沙坡头建成中国沙漠旅游基地,让中外游客都来感受这“即使不用眼睛,只用耳朵也能感受到”的奇异景观。
★ 治沙成果
为保证包兰铁路这条西北交通大命脉在沙漠里不受风沙侵袭,畅通无阻,自1956年至今,中卫人民和治沙工作者一起创造了以麦草方格治沙为主的“五带一体”治沙体系——沙坡头治沙工程。
一张张巨网般的草方格固沙障,将为害数百年的“沙龙”降服,为世人治理沙漠提供了成功的理论和实践,成为世界治理沙漠的楷模,被世界公认为“世界治沙史上的奇迹”“人类堪称一流的治沙工程”和“世界沙都”。
可以说,治理和保护生态环境是沙坡头扬名海内外的根本原因,享誉世界的治沙成果让人们更加懂得了热爱生活、保护环境。如今,由治沙成果引起的环保之旅已蔚然成风。沙坡头一游,能让人真正感受到人进沙退的伟大奇迹,激起人们的环保意识。
★“宁夏黄河第一村”——南长滩
沿黄河古道,从沙坡头旅游区向西上行约60公里,就到了有“宁夏黄河第一村”之称的南长滩。
这里嗅不到一丝现代生活的气息,满眼是枣树、梨树、杏树……在静谧清幽的古树林中,静卧着一些石垒土砌的原始村落。因交通闭塞,它们几乎与世隔绝,村民们耕于滩涂河滨,舞于河洲芦浦,日出而作,日落而息,过着衣食粗足而陶然自乐的生活。
清晨,百鸟欢唱,空气清新怡人;日暮,细雨之中,南长滩如梦如烟,恬静得犹如千年前的民俗画卷。
★黄河水车村——北长滩
水车是古老黄河农耕文化的象征,“祖先在这里生活,留下古老的水车,它像老人经历了沧桑……”北长滩河湾处遗留下的水车,建于明末清初,至今已有300余年历史。古老的水车“吱吱”转动,河水由下而上,泛珠吐玉,轮转水泻,为农家浇灌着田地。
古老的水车不但转出了北长滩人的美丽家园,也装点着这里的风光。它昂然耸立在静静的群山、哗哗的河水之间,仿佛在向人们诉说着黄河村落的过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