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延东出席竣工庆典并讲话
蔡武周济张庆黎向巴平措等出席庆典仪式
本报讯 (记者吕天璐 江继兰)8月23日,西藏三大重点文物保护维修工程竣工庆典在拉萨布达拉宫广场举行。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委员刘延东出席竣工庆典并讲话。文化部部长蔡武,教育部部长周济,国务院副秘书长项兆伦,国家发改委副主任刘铁男,国家文物局局长单霁翔,西藏自治区党委书记张庆黎,西藏自治区党委副书记、自治区主席向巴平措,西藏自治区党委副书记、自治区常务副主席、西藏三大重点文物保护维修工程领导小组组长郝鹏等领导同志出席庆典仪式。出席庆典仪式的还有国家民委副主任丹珠昂奔,本报总编辑卜键等。
刘延东说,8月的雪域高原,天高气爽,艳阳高照,我们迎来了西藏布达拉宫、罗布林卡和萨迦寺三大重点文物维修工程的胜利竣工。这是西藏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一项重大成就,是西藏各族人民期盼已久的一件喜事,是为新中国成立60周年、西藏民主改革50周年献上的一份厚礼。
她说,党中央、国务院历来高度重视西藏文化事业发展和文化遗产保护。西藏和平解放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央在推动西藏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的同时,制定专门法律法规和政策,投入巨大人力物力财力,继承、保护和弘扬西藏优秀传统文化,开启了西藏文化事业蓬勃发展的新篇章。
刘延东指出,开展三大重点文物保护维修工程,是新时期党中央、国务院全面加强西藏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开展三大重点文物维修工程,也是贯彻党的民族宗教政策、加强民族团结、维护社会稳定的重大举措。
刘延东高度评价了西藏自治区党委和政府、国家各部委和工程全体组织者、施工者、设计者、建设者,在三大重点文物保护维修工程实施的7年时间里所付出的努力和作出的贡献。
刘延东指出,保护文化遗产,事关文化传承、历史延续,事关民族团结、祖国统一。随着西藏三大重点文物保护维修工程竣工,更大规模的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即将拉开序幕。她要求从国家、民族、历史负责的高度,重视和加强文化遗产保护工作,贯彻基本方针,凝聚工作合力,服务科学发展,充分发挥文化遗产在传承优秀历史文化传统,增强民族凝聚力,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她最后指出,贯彻基本方针就是要认真贯彻“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强管理”的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方针,坚持依法、科学保护,完善文化遗产保护体系,确保文化遗产的真实性和完整性,努力实现永久保存和永续利用。凝集工作合力就是要调动全社会参与文化遗产保护的积极性,加强文化遗产保护专业人才队伍建设,加大宣传工作力度,在全社会形成保护文化遗产的良好氛围,使保护文化遗产成为全社会普遍的共识和自觉行动。服务科学发展就是要正确处理文化遗产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关系,将文化遗产保护融入国家和地方现代化建设大局,统筹规划,分类指导,从文化遗产保护成果中进一步挖掘发展资源,以增添发展动力,惠及广大群众。
蔡武在讲话中说,藏族是中华民族大家庭中一个历史悠久、文化积淀深厚的古老民族,在漫长的历史时期里创造了丰富的物质和精神财富,布达拉宫、罗布林卡和萨迦寺便是其中杰出的代表。这3处珍贵的文化遗产不仅是藏族悠久历史与文化的重要载体,也是中华民族灿烂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全人类的宝贵文化遗产,是藏族文明与祖国各民族文化交流、融合的珍贵历史见证,对研究西藏社会历史、文化、宗教具有特殊价值。西藏三大重点文物保护工程,是一项涉及面广、技术要求高、工作难度大的宏大工程,其投资之多、规模之大、技术要求之高是西藏自治区文物保护史上从未有过的。7年来,在各有关部委的密切配合下,在西藏自治区党委、人民政府的有力领导下,三大重点文物保护工程的全体组织者、设计者、建设者认真贯彻“修旧如旧、保持原状”的文物维修原则,精心施工,确保质量,在雪域高原上克服了各种难以想象的困难,出色地完成了工程任务。工程实施的同时充分考虑当地藏族群众的实际需要,充分调动他们参与文物保护的积极性,使这项文化遗产保护工程成为一项广受西藏人民欢迎的民生工程、民心工程。蔡武表示,工程虽然竣工,但还有很多后续工作需要完成。他希望全体施工单位继续发扬艰苦奋斗的精神,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再接再厉,优质高效地完成收尾工作。
向巴平措在讲话中代表自治区党委、政府,向一直关心三大文物保护维修工程的党中央、国务院及有关部委、各兄弟省市有关单位表示感谢。他介绍,中央领导同志在西藏考察时多次视察三大工程,国家发改委、财政部、国家文物局等中央有关部门的领导也多次进藏视察工地,每年还组织专家实地检查指导,为工程的顺利实施提供了资金保证和技术支持。“十一五”期间,国家又安排资金5.7亿元,对扎什伦布寺等22处文物保护单位和红色遗迹进行维修保护。向巴平措承诺一定严格遵守“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强管理”的文物工作方针,正确处理保护与利用之间的关系,切实做好实施“十一五”重点文物保护工作的组织、协调、管理和指导工作。
郝鹏介绍了三大文物保护维修工程的实施情况。布达拉宫、罗布林卡、萨迦寺三大重点文物保护维修工程,是中央第四次西藏工作座谈会确定的国家重点文化建设项目,也是全国六大重点文物保护维修工程中的三大工程。三大工程共安排国家批准的子项目154个,总投资3.8亿元,主要包括古建筑和壁画维修,部分住户搬迁及环境整治、新改建公用设施等内容。三大工程于2002年6月26日正式开工,历时7年。目前,已完成布达拉宫红宫、白宫和雪城16处古建筑和壁画维修,罗布林卡格桑颇章等六大公区内的所有古建筑和壁画维修,萨迦南寺的主殿、城墙、敌楼、角楼和壁画维修等主体项目;新建了布达拉宫珍宝馆、游客中心、消防大队营房,萨迦寺文物库房和陈列室,罗布林卡办公和商务服务用房;对布达拉宫、罗布林卡和萨迦寺周边数百户群众进行了搬迁,以修建道路、改善基础设施、绿化环境为内容,整治了布达拉宫雪城和罗布林卡园内环境10余万平方米。在工程建设中,保护和修复壁画5100多平方米,使用和防腐处理木材6800立方米;通过采取低压灌浆、木材防腐、壁画灌浆回贴等技术手段,排除了大量结构性安全隐患,既延长了古建筑寿命,还取得了一批重要科研成果,为今后全区深入开展文保工作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工程实施7年来,所有参加单位和人员明确“修旧如旧、保持原状”的文物维修原则,坚持现代技术与传统工艺相结合,实现文物建筑固有的历史、艺术和科学价值的保存。今年7月,三大工程所有完工项目已通过国家文物局专家组验收,施工质量全面达到设计要求。至此,三大重点文物保护维修工程的各主体项目已竣工,按期完成了目标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