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程 竹
日前,一则“为哈尔滨‘服役’了83个年头的哈尔滨地标性建筑霁虹桥即将拆除”的消息在网上引发了热烈的讨论。东北网以“霁虹桥该拆吗?”为主题展开了调查,截至记者发稿时,共有9632人次参与了投票,调查显示,不赞成拆除者占到83.41%,认为“霁虹桥桥龄太长,应该重建”的投票数为18.42%,反对声成压倒之势。
霁虹桥是一座什么桥?它到底该不该拆?记者进行了相关调查。
留有独特的“历史记忆”
横跨哈尔滨市道里与南岗两区的霁虹桥原为木桥,1926年4月,由前苏联著名建筑师斯维利道夫和桥梁设计师符·阿巴力设计建造,造型别致新颖。霁虹桥地处交通要冲,建造在哈尔滨市最重要的一处交通枢纽和咽喉通道上,是哈尔滨桥梁史上真正意义上的立交桥。它以古埃及式方尖碑为桥头堡,桥下的柱子上还刻有狮子头像;经典的斜对称塔式桥梁,没有一个铆钉,一个螺栓;长方形塔座四周各有24个花环状装饰浮雕,镂空嵌花的铁栏杆上镶嵌着“飞轮”标志。
霁虹桥从诞生那天起,就因其在城市中的重要地位和丰富的艺术性,成为了哈尔滨异域风情建筑群中的和谐音符。1997年,哈尔滨市有关部门确定霁虹桥为哈尔滨市一类保护建筑,2007年确定为哈尔滨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它是哈尔滨市245座保护建筑中唯一的一座桥梁。
然而,这样一座历史悠久、见证哈尔滨城市发展的桥,又是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如今为何面临拆除?
不得不拆,忍痛割爱?
据哈尔滨市道路委员会负责人介绍,霁虹桥作为哈尔滨市的重要交通枢纽,受建设年代久远、交通流量大等因素影响,桥身已经多处破损,早已是遍体伤痕。2004年,经东北林业大学的桥梁检测机构监测后,该桥被确定为危桥。同年,交通部门限制12吨以上的车辆在该桥通行。日前,该市道桥部门对该桥进行检查时发现,桥身东侧12个桥梁中已有10个严重破损。大部分桥墩靠近地面部分露出里面粗大的钢筋。由于桥面向西移位,该桥的桥梁已死死地顶住桥台,使桥台外移,而且桥台已出现沉降,就连桥台上方的桥头堡也已经向外倾斜。同时,霁虹桥已成为哈尔滨市南北向主干道中最狭窄的一部分,高峰时间车流量达6000辆/小时,最高达8000辆/小时,“是全市十大堵点之一”。
正是由于上述原因,经哈尔滨市政府与哈尔滨铁路局同意,决定拆除该桥,在原址重建。
哈尔滨市规划局原局长张相汉说:“不论是哈尔滨市政府,还是哈尔滨铁路局,都知道霁虹桥的艺术价值和历史价值,现在决定拆除,是经过方方面面的论证做出的万不得已的决策。如何保住霁虹桥,又不影响城市交通发展,有关部门和专家们已思考了好多年。”
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桥梁保护专家曾提出在霁虹桥上方再建一座高架桥,这个方案或许可以解决交通拥堵问题,但因其会破坏霁虹桥的风貌和整个城市的风格,在专家的反对声中被搁置了。近年来,霁虹桥成为即将修建的电气化铁路的障碍,专家又提出抬高桥面或降低铁轨来拓展桥下空间。但是,霁虹桥的桥面和下面的桥柱浇筑为一体,无法单独抬高桥面。另外,按照铁路部门的运行要求,火车必须在相对平坦的铁轨上行驶,因此不能降低铁轨的位置,因而,这两种方案未能实施。
拆除老桥违法?
对于一级保护文物,在已确定其保护价值后,是否允许拆除,记者采访了中国文物学会名誉会长谢辰生。他表示,霁虹桥已于2007年公布为哈尔滨市级文物保护单位,不管它是不是危桥、是否阻碍交通,都要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来实施原址原貌保护。他强调:“人老要得老年病,桥‘老’了也一样,霁虹桥为哈尔滨服务了这么多年,现在它老了,应该享受‘养老’待遇,咋能说拆就拆?”
哈尔滨市城乡规划局名城保护处的一位工作人员认为,霁虹桥作为1997年公布的哈尔滨市第一批保护建筑中的一类保护建筑,遇到城际铁路这样的重大工程,不管有什么样的施工设计方案,都要符合《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条例》和《哈尔滨市保护建筑保护街区条例》的规定,必须保持原有历史风貌,不得损害历史文化遗产的真实性和完整性。
“三原”方案
能否保留桥的原貌
反对者拿起了法律的武器来保护霁虹桥,哈尔滨的城市经营者们不得不面对遗产保护和城市发展的抉择。
在哈尔滨市政府主持的多次论证会上,大多数专家认定霁虹桥不再具备维修价值,必须拆除。为了保存霁虹桥的艺术价值,市政府决定在拆除后对霁虹桥进行原样式、原材料、原位置的“三原”改造,让老桥变新桥。有关人员表示,广大市民不必担心霁虹桥的命运,它不会消失,一年后,霁虹桥将以新的英姿出现在世人面前。
“三原”设计方案的具体内容是:造型按原桥设计,桥梁下部将重新建设,桥梁上部栏杆、桥头堡及附属装饰配件按原样恢复,改造后的桥面维持原有风格;上部的桥体采取“落架维修”,进行拓宽增长。同时,抬高桥面约50厘米以增加桥下空间,保证电气化机车通过。
对于霁虹桥的改造,哈尔滨市城建部门一位负责人说,在城市发展中,要想一点也不留下遗憾大概是不可能的,我们应尽量做得更好。
不过,哈尔滨市文物管理站站长刘云才说,规划建设部门至今尚未向他们通报项目相关情况,“当年的建筑工艺已经失传,原料也不具备了,一旦拆除就不可能恢复原貌”。
日前,设计时速达250公里的哈尔滨至齐齐哈尔城际高速铁路已奠基。按照规划,霁虹桥下面的铁道将“五线变七线”。方案预计明年动工,霁虹老桥的拆除已成定局。
新建成的霁虹桥无疑是件复制品,失去了原汁原味。一位政协委员建议:老桥上能用的材料应尽量采用,这样也许能多留一点原来的韵味。
保护霁虹桥能否还有更好的办法?拆除真的是唯一的选择吗?新的霁虹桥能重现其当年的风采吗?人们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