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 蕾
1947年,欧洲刚刚经历了第二次世界大战,欧洲人,无论是战胜国还是战败国的人民在思想上都获得了空前的解放。爱丁堡人及时地发现有必要为欧洲人文精神的繁荣建设一个平台,丰富苏格兰、英国和欧洲的文化生活。
不屈的城市
爱丁堡虽然不是国际大都市,但是在自然和文化上都独具特色:自11世纪起爱丁堡就是苏格兰的政治、文化和金融中心;它以优雅的自然景色和独特的建筑风格,赢得了“北方雅典”的称号,美丽平静的海湾,红沙石的宫殿、城堡和教堂,使爱丁堡更显古老和凝重,尤其是夏秋时节,在绿树与鲜花簇拥下,爱丁堡更是游人向往之地;在英国,甚至在整个欧洲,爱丁堡是文化味最浓的古城之一,英国著名作家司各特和斯蒂文森,古典政治经济学家亚当·斯密和唯心主义哲学家大卫·休谟,都曾长时间在这里生活和著书立说。爱丁堡艺术节在爱丁堡诞生和成长是爱丁堡这个城市的伟大历史的自然延伸。
独具民族特色的军乐团经典表演被称为爱丁堡艺术节的灵魂,它以穿着不同颜色苏格兰传统花格呢服装的风笛队为主,在爱丁堡古堡广场表演军乐和分列式。爱丁堡艺术节的其他内容每年都是全新的,只有军乐团表演没有大的变化,从1950年首演,每年23场,场场爆满。
军乐团常演不衰的原因,不仅仅在于风笛的艺术魅力。苏格兰地处英伦北部,山地和恶劣气候形成当地部落民族剽悍武勇的性格。自罗马入侵不列颠开始,苏格兰的历史就是抵御外侮的血泪史。曾经不可一世的罗马人从未能征服苏格兰人,甚至英格兰与苏格兰的连年战争,苏格兰也没有被打服过。遍布苏格兰的古城堡,大部分是建在山顶上的军事要塞。因此,当几百名风笛手威武地在古堡前奏乐列队时,苏格兰古战场的历史悲壮和苏格兰民族的自豪感沁入人心。
开放办节
爱丁堡艺术节以开放的姿态把握时代的气息,并把时代的气息培养成时代的潮流。爱丁堡艺术节的组织者每年都邀请欧洲和世界著名的音乐家、剧团参加,但也有些剧团不请自到,这个传统和特色从第一届时就得以确立。第一届国际艺术节举办得非常成功,不但各国受到邀请的艺术团体积极参与,还有8个没有受到邀请的艺术团体也主动前来参加。由于他们没有受到邀请,不能参加正式的国际艺术节,这8个团体就在爱丁堡另外组织了一个艺术节——爱丁堡边缘艺术节。由于爱丁堡边缘艺术节的组织形式更加灵活,现在,这个艺术节在规模和名气上都大大超过了爱丁堡国际艺术节。如今的爱丁堡艺术节已从最初的一个节日发展为爱丁堡国际节、边缘艺术节、军乐节、国际图书节、国际电影节、国际爵士乐节、视觉艺术节和多元文化节等11个独立的节日。这个由11个独立的节日组成的艺术节牢牢地吸引了世界各地的目光,引领着时代的潮流。
艺术节的发展战略
爱丁堡艺术节诞生之时,旨在为欧洲人文精神的繁荣提供舞台,同时考虑战后地方旅游经济的利益。在日后的发展中,艺术节引进了全球的新鲜血液、催生了当地的新思想、为建设创新型国家创造了新空间。爱丁堡艺术节是爱丁堡的艺术节,更是英国的艺术节。在英国国家营销和发展战略中爱丁堡艺术节位置显赫。同时,这个成功的艺术节还为当地的发展带来了巨大的经济利益:有关统计数据表明,旅游业为爱丁堡每年带来逾11亿英镑的收入,提供了逾2.7万个工作机会;此外,爱丁堡现已成为世界上最受欢迎的会议城市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