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版:城市艺术 上一版3
  版面导航

第1版
头版

第2版
专 题

第3版
采风/副刊
  标题导航
贵州荔波值不值?
独具魅力的爱丁堡艺术节
北大举办艺术与财富管理研修班
董永文化艺术节与小戏艺术节九月举办
山东河南争夺墨子故里
“水上红色大典”《蒙山沂水》临沂上演
广州珠村举行的乞巧文化节活动现场




 中国文化报 >  2009-08-25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水上红色大典”《蒙山沂水》临沂上演

  8月7日,罗荣桓元帅之子、二炮原副政委罗东进中将在临沂看完全新亮相的《蒙山沂水》后这样感慨:“《蒙山沂水》把沂蒙的历史,尤其是把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涌现出的英雄群体,像六姐妹、红嫂等,用艺术手法表现出来,对教育年轻一代、宣传沂蒙精神是一种非常好的形式。”

  大型水上实景演出《蒙山沂水》在万亩沂河水面上一经推出便好评如潮。文化部副部长周和平看完试演版的《蒙山沂水》后评价:“《蒙山沂水》是沂蒙文化唯美和艺术地再现,是一部难得一见的好作品。”

  精心决策碰撞精彩创意

  2006年9月,精心打造的《蒙山沂水》室内版在第四届中国临沂书圣文化节闭幕式上成功推出,并代表山东参加了中印文化交流,获山东省精品工程奖和首届泰山文艺奖金奖。《蒙山沂水》室内版的成功为打造室外版《蒙山沂水》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临沂的大水城建设也为《蒙山沂水》室外版的诞生提供了天然的舞台。按照“以河为轴,两岸开发”的思路,临沂的滨河生态水城建设取得了显著成就,“城在岸边长、河在城中走”已经成为摆在市民面前的生动现实。拦河而成的46平方公里水面成为全国最大的城市湿地,沂河两岸蜿蜒百公里的滨河大道成为临沂的黄金大道、生态大道和景观大道。

  临沂市委、市政府果断决策,以文化包装为着眼点,以大获成功的《蒙山沂水》室内版为蓝本,依托沂河和沂河中心岛这一得天独厚的条件,综合运用各种科技和文艺手段,全新演绎沂蒙风情和沂蒙文化,打造室外版《蒙山沂水》。《蒙山沂水》和万亩水面、沂河中心岛的结合与精彩碰撞,成为临沂形象的最佳代言。

  体制改革激发创作活力

  对于《蒙山沂水》的定位,临沂市委书记连承敏明确要求,将其打造成“文化极品、城市名片、文化大餐”。 临沂市长张少军要求,要举全市之力,集全国英才,将其打造成国内一流的文艺精品。

  对外,临沂聘请总政歌舞团常务副团长李福祥少将为总导演,王晓岭、马久越、李文新、姜小明、张伯元、薛刚等10余位业内顶尖专家倾力加盟。著名歌唱家彭丽媛演绎的《沂蒙山小调》和男女童声版等多个版本的《沂蒙山小调》贯穿节目始终,给人小调唱大歌的强烈听觉冲击。主题歌《蒙山沂水》由著名歌唱家宋祖英倾情演绎,产生了巨大的明星效应,提升了整台演出的品牌影响力。

  作为全国和山东省文化体制改革综合试点市,临沂市深化文艺院团、媒体、电影、出版等改革,推进转企改制、编发分离、制播分离,培育市场主体,做大做强文化企业集团。改革后新成立的蒙山沂水演艺集团,整合了原有的市直文化演艺团体,按照“政府推动、市场运作、社会参与、公司经营”的模式进行科学运营,仅用短短三个月时间,就推出了大型水上实景演出《蒙山沂水》,成为临沂市文化演艺改革的扛鼎之作。

  沂蒙精神构筑文艺精品

  短短3个月的创作时间,内河深水建设舞台的尝试以及红色文化大典的高点定位,都给这台演出增添了难度,也见证了成功后面的艰辛努力。

  在内容上,《蒙山沂水》突出红色主题,全力展示沂蒙精神。依托宽阔的水上舞台,综合运用各种现代艺术手段,再现当年“百万人拥军支前、十万人血洒疆场”的恢宏场面,再现“乳汁救伤员”“赶制军鞋”“小车运军粮”“水中火线桥”等感人场景。同时,《蒙山沂水》将主舞台设在沂河中心岛上,以沂河两岸的现代城市风貌为大背景,展现了临沂人民在沂蒙精神指引下取得的现代化建设新成就。可以说,沂蒙精神是《蒙山沂水》的主题和标志性符号,是贯穿《蒙山沂水》始终的灵魂主线。

  临沂市委常委、宣传部长丁凤云深有感触:“《蒙山沂水》的成功推出,既展现了临沂的文化和伟大的沂蒙精神,又检验了临沂文化体制改革和文化产业发展的成果。今后,我们将以改革为动力,继续解放文化生产力,以文化引领城市科学发展、和谐发展。”

  刘斯峰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