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叶 飞
记者:中国与亚洲其他国家无论在地缘还是文化上,一直有着源远流长的密切关系。其中,文化交流一直是亚洲各国间交流的重要部分,是各国间彼此增进了解、巩固友谊的重要纽带。您如何评价亚洲国家间的文化交流现状?
蔡武:长期以来,亚洲一直是我们开展对外文化交流与合作最为活跃的地区,我们的目的就是通过文化交流促使我们同亚洲邻国之间成为好邻居、好朋友、好伙伴。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我国与亚洲国家每年实施的文化交流项目总数均占我国所有对外文化交流项目总数的1/3以上,并保持了稳定发展的势头。目前,我国已经同亚洲19个国家签订了政府间文化合作协定,并同其中的12个国家签订了年度文化交流执行计划。
近年来,随着亚洲经济的持续、高速发展,亚洲各国日益重视文化发展和文化交流,亚洲区域、次区域文化交流与合作也日趋活跃。2005年,我国与东盟签订了《中国—东盟文化合作谅解备忘录》,这是我国与区域多边组织签订的首个文化合作文本。目前,我国与东盟正在商签《中国—东盟产业互动计划》。在2005年我国正式成为南盟观察员国之后,双方也在探讨在文化领域合作的可能。在上海合作组织的框架内,我们也有成员国和观察员国的文化部长年度会晤机制,绝大多数成员是亚洲国家。此外,我国和日本、韩国也建立有文化部长会晤机制,每年轮流在三国举行。这些多边机制,对于增进彼此之间的理解交流与合作起到了十分积极的作用。相信在不久的将来,整个亚洲的区域文化合作将迎来繁荣发展的新局面。
记者:亚洲艺术节至今已举办了11届,1998年我国举办首届亚洲艺术节的初衷是什么?经过11年发展,亚洲艺术节经历了怎样的成长过程,取得了哪些成就?
蔡武:根据我国与亚洲国家间签署的文化合作文件,每年我国与亚洲国家的艺术团组互访达到10余起,但演出时间较为分散,影响有限,声势也不够。1998年,文化部倡议举办亚洲艺术节,集中邀请亚洲各国的艺术团组在十几天的时间内来华访演,集中展示亚洲各国的文化艺术,不仅给中国观众提供了饱览亚洲艺术精华的机会,同时也给亚洲各国的艺术家创造了一个彼此欣赏、相互借鉴的平台。这个倡议得到亚洲各国的响应,到目前为止已经先后有23个亚洲国家累计共150余个艺术团组来华参加亚洲艺术节,更有近千万名观众参与了艺术节的各种活动。亚洲艺术节已经成为中外文化交流的重要品牌。
亚洲艺术节从诞生到今天的11年时间里,形式与内容都有了巨大的改变。办节模式从单一的由文化部主办变为与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共同主办,由地方政府承办;艺术节内容从单一的演出展览扩大到文化高层论坛和学术研讨;开幕式演出也从精选一台亚洲节目担当变成了中外艺术家联袂打造等,规模越来越大,内容越来越丰富,水平越来越高,参与的艺术家和群众越来越多,正在成为名副其实的“人民的节日”。
第十一届亚洲艺术节在鄂尔多斯市举办,是亚洲艺术节首次在我国西部少数民族地区举办。鄂尔多斯市近年来经济社会的高速发展,是中国和谐发展、科学发展的一个缩影。在内蒙古自治区党委、政府和鄂尔多斯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下,本届亚洲艺术节充满了喜庆、祥和的气氛,体现了“亚洲风情、中国气魄、内蒙古特色”。不仅将丰富多彩的亚洲文化艺术介绍给了内蒙古人民,同时也向参加亚洲艺术节的各国文化部长和来宾展现了一个团结、和谐、充满活力的内蒙古乃至中国风貌。本届亚洲艺术节的成功举办,必定会进一步提升“亚洲艺术节”的品牌知名度,吸引更多的中外艺术家、各国政府的关注和参与。
记者:鄂尔多斯是内蒙古自治区蒙古族风俗文化保留最丰富、最完整的地区。以“吉祥草原,祝福亚洲”为主题的本届亚洲艺术节首次在西部少数民族地区举办,具有什么特点?
蔡武:相信大家一看到本届亚洲艺术节的主题,就会联想到广袤的草原、奔驰的骏马。这就是本届亚洲艺术节的第一个特点:民族风情。本届亚洲艺术节是首次在中国少数民族地区举行,不仅在艺术节开、闭幕式等演出中体现了内蒙古特色,亚洲文化部长圆桌会议的礼宾程序设置、开幕仪式等也都充满了浓浓的草原风情。比如本届亚洲文化部长圆桌会议的开幕式就叫做“敖包相会”,敖包是旧时草原人民指引方向的路标,正暗示了亚洲文化部长圆桌会议为亚洲文化合作指引了方向。本届亚洲艺术节的第二个特色是群众参与。“那达慕”在蒙语中的意思为“娱乐、游艺”,是具有广泛群众基础的传统民俗文化活动。在本届亚洲艺术节期间,草原那达慕大会这样的群众性文化活动首次被纳入到亚洲艺术节系列活动之中,充分顺应了各族群众的参与热情和积极性。本届亚洲艺术节的第三个特点是社会关注。在举办城市鄂尔多斯,亚洲艺术节已经成为全市人民共同的节日。本届亚洲艺术节得到了内蒙古社会各界的踊跃支持与赞助,有300名志愿者报名参加亚洲艺术节的服务活动。另一方面,举办亚洲艺术节也促进了鄂尔多斯市基础设施建设特别是文化设施建设的发展,图书馆、文化中心等七大文化工程相继竣工,假日酒店为准备部长圆桌会议新建了设备一流的国际会议中心。特别值得一提的是,为亚洲艺术节的召开而修建的亚洲雕塑公园,集中展示了亚洲23个国家的雕塑艺术,将这场文化盛会以物质的、艺术的形式凝结在了鄂尔多斯的城市建设之中。
记者:随着亚洲各国间文化交流的发展,政府间的文化交流和合作日益引起各国重视,这使亚洲文化部长圆桌会议成为本届亚洲艺术节的亮点之一。在全球经济危机的背景下,部长们针对经济危机下的文化交流合作展开了讨论。请您介绍一下亚洲文化部长圆桌会议的情况。
蔡武:第一,召开亚洲文化部长圆桌会议是顺势而为。自从20世纪90年代以来,亚洲地区各种形式的区域、次区域合作不断涌现,区域框架内的10+1、10+3等合作机制的作用日益凸显。我们倡议召开亚洲文化部长圆桌会议就是希望搭建一个亚洲各国文化部长共同研讨亚洲区域文化交流与合作的平台,互相取长补短,共享经验,促进亚洲文化的共同发展。
第二,召开亚洲文化部长圆桌会议是应时而动。虽然世界金融危机给亚洲各国社会各个层面带来了一定冲击,但文化发展却具有“反周期调节”的特性。这次的金融危机对于文化建设来说,既是挑战也是机遇。在这个特定的历史背景下,亚洲各国的文化部门主管领导齐聚一堂,共同商讨如何把握、抓住机遇,迎接挑战,无疑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本次亚洲文化部长圆桌会议顺利结束,我们成功签署了《鄂尔多斯倡议》。各国代表一致决定要为维护亚洲共有的精神家园,进一步提高亚洲抵御危机的能力而共同努力。本次亚洲文化部长圆桌会议是一次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会议,掀开了亚洲区域文化合作崭新的一页,相信在《鄂尔多斯倡议》的基础上,亚洲各国的文化合作将迈上一个新的台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