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版:美文/副刊 上一版3 4下一版
  版面导航

第1版
头版

第2版
综合新闻

第3版
诗歌评论
  标题导航
风,从海面吹过
好心情的简易测定
评委的眼光
沙家浜:鲜活的文化记忆
亚马逊蝌蚪




 中国文化报 >  2009-09-01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亚马逊蝌蚪

  吕锦华

  某日,在报上读到一则消息,一位移居加拿大的叫蒋国兵的博士,因事业屡屡受挫,与自己向往的生活相距甚远,便选择了自杀,年轻轻的生命,顷刻之间化为了烟云。此事一时间在多伦多引起轩然大波。多伦多有大量移民,为防止此类事件再度发生,有人就给大家讲了一个亚马逊蝌蚪的故事。这个故事也深深感动了我。现我将所能记住的点点滴滴写下来,与大家共勉。

  每年夏末初秋的时候,亚马逊河上一种叫大蛙的动物,会在一片片宽大的荷叶上产下一团团白色的泡沫,这团白色的泡沫里有着成千上万的卵子,这就是它们的孩子——亚马逊蝌蚪。这以后,大蛙就再也不管自己的孩子了,而这些暴露在烈日阳光下的生命,要靠自己的顽强努力才能慢慢孵化出来——也就在这时候,河上一种美丽的红蜻蜓出现了,这些红蜻蜓正处在交配的旺盛期,它们在河上飞来飞去,以大蛙的卵子为食物,反过来说,也正是大蛙的卵子这条生物链,使红蜻蜓得以生存与延续。因此,许多亚马逊蝌蚪还不知道这个世界到底是啥样子,便已进了红蜻蜓的肚子里——这是亚马逊蝌蚪生命里遇到的第一次劫难。

  当剩下的卵子在荷叶上开始有了一点形状的时候,亚马逊河上一种叫蓝水鸟的幼鸟正好出生了,它们来到这个世界上的第一种食物,也正是亚马逊蝌蚪。那些刚刚学会飞翔的小鸟,从天空中俯冲下来,然后步履蹒跚地降落在那些阔大的荷叶上,开始大口大口饱餐起卵子来。经过蓝水鸟的再次洗劫,所剩的亚马逊蝌蚪就更少了。

  从一团白色的卵子变成真正意义上的蝌蚪,大约需要一个月的时间,而这段时间正好是亚马逊河上最为变化莫测的季节,暴风骤雨常常顷刻间降临河上,白浪滔天,河水猛涨,比豆粒还大的雨点会将大多数已经成形的小蝌蚪打得稀烂,然后抛进湍急的河水中。狂风暴雨过后,能够留存下来的亚马逊蝌蚪,简直被看做是一种奇迹。当这些残存下来的蝌蚪艰难地终于长成一些带有两条腿的动物时,它们首先要做的事,便是尽快从这些残缺的荷叶上滚落到河里,然后渐渐长成一只幼蛙。这看上去是已经结束了的危险生活,却又被一种新的更凶险的情景所接替。

  这时亚马逊河里有一种叫红扁嘴的大头鱼已悄悄地等待在荷叶的下面了,它们日夜守候在那里,望着头顶上的荷叶张开了大嘴。红扁嘴鱼的这种行为至今让人无法解释。因为它们总能在这个时候准时来到荷叶下面,有的甚至可以从几百里外的亚马逊河上游汇聚过来。这时,已经成形的亚马逊蝌蚪为了生存,正拼着力气使劲从荷叶上滚落下来,谁料到,滚下一只,红扁嘴鱼就接住一只吞下肚里;再滚下一只,又再次落进红扁嘴鱼的肚里;这个过程要持续一个星期左右。也就是说,红扁嘴鱼要在荷叶下待上一个星期,直到把荷叶上的亚马逊蝌蚪吃得所剩无几,它才悻悻离开——这个过程对于亚马逊蝌蚪来说,几乎是一种全军覆灭的打击,能够虎口余生的小蝌蚪,简直就是上苍赐予的一种神奇了。

  到了这个时候,一团白色泡沫中的上万只蝌蚪,能剩下3到5只就已经很不错了。如果它们能够逃过红扁嘴鱼的袭击又正好落在了河里,并慢慢长成一只大蛙,那就是一个生命的奇迹。只是,看似已经获得了自由的大蛙,它的危险并没有消失,相反,随着它身体的渐渐长大,它的天敌也越来越多,天上飞的,地上走的,水里游的,这时喜欢以亚马逊大蛙为食的动物,猛增到20多种。好在这时的大蛙已开始懂得逃生与保护自己,并学会了躲避动物的侵袭,它那机灵的双眼与敏捷的细腿,使它在险象环生的大自然里终于生存了下来。

  然而,大蛙们的危险还没有消失。这时已经长成大蛙的亚马逊蝌蚪,会像它们的父母一样,勇敢地跳上阔大的荷叶,为繁殖后代而寻找配偶。它们寻找配偶的方式很特别,那就是对天鸣叫,日夜不停。它们叫得毫无顾忌,响彻夜空。于是这种叫声又引来了大蛙们的天敌,给它们带来的危险又是毀灭性的。白日里,一种叫长尾燕的大鸟会循声而来,把暴露在光天化日之下的大蛙从荷叶上一口叼走;而到了夜晚,猫头鹰能在几里之外听到大蛙们叽叽呱呱的噪声,然后随声而来从高空中俯冲下来,将停留在荷叶上的大蛙吞进肚里——但是,为了繁衍后代,大蛙们不但不会躲避这些天敌的攻击,反而会挤在一起将叫声喊得更高更响。当然,结果是,一些经过千辛万苦终于长大的大蛙,在最后的一刻里,仍成了某些天敌嘴里的佳肴。然而,尽管如此,一代又一代的亚马逊蝌蚪仍顽强地生存并延续下来了,它们的活着,就是一曲生命的赞歌。

  写完这个故事,我的心里仍久久不能平静。作为生命,人类是多么幸运。尽管我们也常常会遇到曲折,碰到困难,甚至接受命运的挑战,但是,与亚马逊蝌蚪相比,我们所遇到的一切实在是太微不足道、太渺小轻微了,因此我们没有理由不好好珍爱生命,我们更没有理由轻易抛弃生命。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