堂哥这段时间很忙,上午要赶一趟早集卖百十斤红薯苗,下午要忙着给登门买红薯苗的乡亲拔苗、过秤,还要给十几池子红薯苗浇水……
堂哥盛德邻,今年63岁,是河南省平舆县十字路乡前盛村的一名退休教师。这几年,他依托村里的农家书屋,学习红薯育苗与栽培技术,春季卖薯苗、冬春卖红薯,一年收入2万多元,成了闻名十里八村的科技种植致富能人。
3年前,退了休的堂哥心里空荡荡的。他不满足于整天忙着给两个外出打工的儿子看门、照顾孙子上学这些琐事,他想用自己的文化知识和智慧,在黄土地上书写科技种植创收的精彩晚年生活。经过反复观察、琢磨,他发现:近几年城乡人喜欢吃新鲜红薯、烤红薯、红薯干等红薯类食品,而在地头田边栽种红薯的农户,往往种植的量小、品质差,不能满足市场需求,更重要的是他们大多不育苗,为图省事买苗栽种。“有门了!”他和堂嫂一商量,决定育苗栽种红薯。
门路有了,但育什么样的红薯苗?怎样育苗?怎样栽种?靠传统的老办法肯定不行。带着这些问题,他走进了村里的农家书屋,详细阅读了《红薯育苗与高产栽培技术》、《农民日报》、《河南科技报》等书报、杂志,系统学习红薯的育苗、栽培、管理、保鲜等新技术,当年就选购高淀粉型“豫薯8号”新品种育了5池苗,除去自己栽种4亩外,又卖掉剩余的红薯苗,头一年收入1万多元。
尝到甜头的堂哥,决定发展红薯育苗、栽种红薯这一小产业。他三天两头走进村里的农家书屋,钻研学习育苗、种植理论,将学到的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去。从薯种的挑选、消毒,到苗床的肥土配比、常温控制、薯苗的管理等,他都按科技书刊上介绍的技术标准严格操作,育出的薯苗粗壮、成活率高,成了十里八村的“抢手货”。
“想要育出好薯苗,先得培育好母子。”堂哥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在红薯栽种前,他用麦麸子拌农药进行土壤消毒防治病虫害,到邻近的猪场、鸡场捞冲出来的肥料堆沤作底肥。又积攒草木灰给红薯作追肥,苗期喷洒矮壮素控制秧苗疯长……种出来的红薯高产、个大、香甜可口。到秋季刨了红薯,他又利用学到的新型保鲜技术窖藏,到来年春夏红薯又缺又贵时,他家的红薯光亮成色好,引得周围五六个集上卖烤红薯的小商贩前来抢购,又卖上了一个好价钱。
今春,堂哥又育了14池“脱毒徐薯18号”“豫薯13号”新品种红薯苗,栽了6亩红薯,预计能收入2万多元。问他有啥感受,他笑着说:“书籍是营养品,知识是财富。是村里的农家书屋,帮助我实现了科技种植多挣钱!”(作者来自河南省平舆县十字路乡政府)
盛德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