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文化部主办、沈阳市人民政府承办的第九届全国“桃李杯”舞蹈比赛日前落下帷幕。在这项国内级别最高的青少年舞蹈比赛上,一些舞蹈教育的新兴力量,异军突起,取得了出色的成绩。
浙江三度“突破”
代表浙江参赛的浙江艺术职业学院在连续两届取得优异成绩的基础上,第三次实现“浙江突破”——不仅获得2个一等奖、3个三等奖、8个优秀表演奖,而且实现了在原创节目上的新突破,参赛的绝大部分节目是学院原创。
“冲金选手”吴嘉雯以《柳绿桃红》不负众望地摘得中国古典舞B级青年组(女子)一等奖,另一原本并不被指望获大奖的选手王鹏以独舞《山娃鼓声》出人意料地摘得中国民族民间舞B级少年甲组(男子)一等奖;此外,陈姿含、林姿艳和群舞《+/-》分获芭蕾少年甲组(女子)、中国古典舞B级少年甲组(女子)和群舞(芭蕾舞组)舞蹈剧目奖3个三等奖;徐依汝、姜欧翔、王潇羽、黄琛迪、吕密、吕锶琴、沈徐斌和群舞《+/-》分获7个组别的8个优秀表演奖。
浙江艺术职业学院参加三年一届的“桃李杯”舞蹈比赛,连续三届取得新突破:2003年第七届比赛时,后来出演2008北京奥运会独舞《丝路》“飞天”的殷硕以《扇舞丹青》获中国舞少年乙组表演三等奖,实现了浙江“零的突破”;2006年第八届比赛中,杨剑以《计·空城》获得中国古典舞B级青年组一等奖,刷新了浙江参赛“桃李杯”比赛的最好成绩,是浙江第二次突破。三年一大步,浙艺职院在本届比赛中飞跃式地进步,连夺两项第一,令人惊叹。
扬州力推“扬州舞”
大赛中,扬州文化艺术学校同样取得了不俗的成绩。他们选送的群舞《阳春面》与独舞《心中的雀神》在本届舞蹈大赛上连夺2个二等奖、一个三等奖。
在中国民族民间舞组比赛中,扬州艺校的参赛节目群舞《阳春面》充满扬州民间文化元素特色。决赛中,20名学生身着橘红色马甲,白色绣有“面”字的围裙系在腰间,伴着轻快的乐曲跳跃、奔跑,时而排成一列,时而叠起罗汉,惟妙惟肖地演绎出做面、买面、吃面的全过程,充满了地方特色。特别是他们诙谐的“丑角”装扮和夸张的舞蹈动作吸引了观众的眼球,让评委眼前一亮。
此外,独舞《心中的雀神》具有浓郁的傣族舞蹈特色,是扬州舞蹈的一大突破。扬州艺校校长周岳明说:“在全国56个民族中,提到汉族的舞蹈,大家都只知道东北的秧歌、安徽的花鼓灯,事实上,扬州舞蹈也正在被更多的人所认可,这种极具地域特色的舞蹈正在以扬州为原点,迈着轻盈的舞步,散发着扬州文化元素灵动的气息,舞向更广阔的舞台。”
马向东 施华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