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辽宁省利用已经覆盖全省98%以上地区的广播电视村村通网络和机顶盒技术,传输文化共享工程信息资源,推动共享工程建设,让广大农民群众在家里通过电视机收听、收看文化共享工程的节目,实现了共享工程的进村入户,被称为“辽宁模式”。中央领导同志对这一模式和经验给予肯定,并做出了重要批示。为使各地能对文化共享工程的“辽宁模式”有更深入的了解,借鉴辽宁经验,本报特刊发此文。
文化共享工程的“辽宁模式”
龚 祥
辽宁省自2008年10月启动文化共享工程进村入户工作以来,文化共享工程频道深受农民欢迎,农民形象地评价“文化共享工程是基层工作的助推器,农民致富的好帮手”。大家反映设备操作简单,资源内容针对性强,对生产、生活很有帮助。一些农民通过文化共享工程频道找到了市场信息,农副产品有了销路;一些农民学到 致富技能,提高了收入。反映农村文化生活的电影、电视剧、二人转及中小学教学节目也很受欢迎。
“辽宁模式”的技术实现
文化共享工程“辽宁模式”具有覆盖面广、建设速度快、服务便捷、不同入户方式合理配置、资源整合力度大等特点,自2008年10月启动以来,通过综合采用模拟电视、数字电视、有线电视推送点播、直播卫星推送点播多种技术实现形式,使辽宁文化共享工程在网点建设和进村入户方面迈出了坚实的步伐。截至目前,辽宁省的226万户家庭可以通过模拟频道收看文化共享工程的资源;依托乡镇综合文化站、村文化活动室及农村计划生育中心户、农业科技协会组织,设立了6万多个服务点,覆盖了全省所有涉农县区自然村,点播机顶盒用户达到100万户。
辽宁省各级广电网络开通一个模拟电视频道,每天播放18小时的文化共享工程节目,内容包括戏曲、电影、电视剧、农业科技等,普通农户在家中就可以用电视机直接收看。随着数字技术的推广,模拟频道将逐步向数字频道转换。
同时,结合部分地区数字电视转换和网络双向化改造工作,辽宁省在具备条件的铁岭、大连、沈阳等地配备双向数字电视机顶盒,通过遥控器实时或准实时点播存储在数字电视系统中的文化信息资源。
在有线电视没有实施数字化转换的地区,辽宁省开设一个模拟频道,采用数字技术以推送点播的方式将各类涉农信息,推送到农户家中带有160GB大容量硬盘的机顶盒中。省级播发中心负责推送内容并定期更新,农民可以通过免费发放的机顶盒在家中点播收看。机顶盒中的文化共享工程内容共有11个栏目,“农贸市场行情”“农业新闻”等栏目每天更新,“电影欣赏”等栏目每周更新一次。每周共更新25至30小时的节目内容。
为配合辽宁省文化共享工程进村入户试点工作,广电总局与文化部配合,充分利用卫星覆盖面广、传输效率高的优势,开展了利用中星九号“村村通”直播卫星平台推送文化共享工程内容的试验。卫星推送系统的技术机理与有线电视推送点播方式类似。农户通过带有硬盘的“村村通”卫星电视机顶盒,不仅可以收看村村通广播电视节目,还可以看到文化共享工程内容。目前,辽宁省在广播电视“盲村”安装了1000台这种卫星电视机顶盒,深受农民群众欢迎。
从今年下半年开始,辽宁省将不断完善运行模式,在进一步推广点播型机顶盒的同时,将文化共享工程与有线电视网络双向数字改造相结合,逐步在农村实现文化共享工程全覆盖。
“辽宁模式”的资源整合
辽宁省文化共享工程模拟频道所播放的内容主要以管理中心提供的资源为主,并挑选整合了适合辽宁使用的文化、教育、农业等资源,在资源权限征集过程中增加了有线电视广播权。同时整合全省文化、教育、农业、人口计生、科协等部门信息资源,其中包括金农热线、供求信息、科普之窗、教学园地、知识讲堂、图书阅览、电影欣赏等。在中宣部、文化部的协调下,教育部、农业部提供了大量中小学教学和农业种植养殖方面的优质资源。
为使资源内容更贴近农村观众的需求,共享工程辽宁省分中心多次到农村做调查,并抽调23人成立了新部门,加班加点进行文化信息资源编辑整理工作。
此外,辽宁省分中心积极想办法扩大文化信息来源。在文化部、教育部、农业部的帮助下,辽宁省分中心与人民教育出版社签订协议,由人民教育出版社向辽宁提供国家农村中小学远程教育工程视频节目,内容涉及中小学各个学科,节目时间长达700小时;在管理中心支持下,与中央农业广播学校达成协作关系,得到400多部农民实用技术和务工培训专题片,节目总时间长达170多个小时;与省农委信息中心的“盛世金农”网和金农热线建立畅通联系渠道,每天转发农产品市场行情、供求信息和农业专家在线咨询信息,从而进一步使节目贴近农业、农村和农民的生活。辽宁省教育厅对此项工作也给予大力支持,已组织实施拍摄涉及中小学各学科的精品课例1000余个,每堂课40分钟,即将安排在文化工享工程频道播出,使偏远山村的孩子们也能够收看到名师讲课。
在点播式机顶盒方面,最早只是二级编目设置。最近在整合原有栏目基础上,推出了新版栏目。整合金农网、农业广播、农村中小学远程教育等其他几项农村惠民工程的资源,新增了“金农热线”“供求信息”“教育园地”3个栏目。资源种类、数量增加后,开始对点播式机顶盒实现栏目内容的三级管理,共设置一级栏目11个、二级栏目49个,三级栏目为资源目录,点播目录即可收看。“辽宁模式”的实际成效
辽宁省文化共享工程进村入户工作启动以来,共享工程已成为满足广大群众文化需求和工作生活需要的公益品牌。辽宁省调兵山市项荒地村农民陈志军表示,自从开通文化共享工程频道后,他掌握了玉米生长期的侍弄方法,有效地防治了病虫害。他说:“我一不用进城买书,二不用请教专家,只需在家里打开电视,按下遥控器上的‘文化共享’键,种植、养殖技术,你想知道啥都能查到,真管用。”
同时,为了及时获取观众的反馈和建议,辽宁省分中心开通了观众热线电话。电话开通后,铃声不断,说明广大观众对文化共享工程频道的欢迎和喜爱。有的农民观众建议播出一些他们需要的农业实用技术信息。如法库的两位农民观众分别打来电话,希望重播“甘薯种植”和“野猪养殖”方面的信息;沈北新区和东港市等地的农民希望能得到“测土配方施肥技术”的视频资料;大连的农机专业户顾先生在看到割玉米秸机械的信息后,电话询问在哪里能够买到这种机械;盘锦观众来电话反映错过了播出时间,询问在网上可不可以收看播出过的信息……农民群众提出的这些需求,都得到了及时且满意的答复。